据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9月1日消息,截至8月31日,云南省普洱市共挂牌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9家,涵盖茶叶、民族服饰、黑古陶、饮食制作及歌舞表演等类型。涉及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近10余人,市级传承人20余人。初步统计,19家工坊共有员工4465人,其中农民工3776人,建档立卡户689人,2019年已实现营业收入约4790万元。
一直以来,普洱市高度重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积极主动探索推进“非遗+扶贫”,充分依托“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传统工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独特优势,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学习传统工艺,激发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助力精准扶贫。
近期,普洱市各县区陆续开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挂牌工作。初步统计,普洱市目前共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非遗企业(作坊)30余家,2019年以非遗为主要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6230.8万元,在助力农村脱贫攻坚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具备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设立条件,其中已有19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完成挂牌。
秧塔大白茶、金水漏印、傣族锦织、剪纸、黑古陶、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香盐古法手工制盐……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中,随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成立,悄然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徐忠明表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成立,将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工作经验与模式,鼓励和支持其他贫困地区学习借鉴,宣传推广。(戴铮)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