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中国工程院7院士“把脉”抚仙湖流域生态发展

时间:2020-08-07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王建平 李润霖

8月4日至5日,来自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云南玉溪澄江抚仙湖,为抚仙湖流域保护治理、生态发展把脉。

位列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的抚仙湖,蓄水量高达206亿立方米,是我国内陆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淡水湖泊,占全国重点湖泊中I类水的91.4%,对调节本地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支撑当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专家测算,抚仙湖换水周期长达167年,湖水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和恢复难如登天,因此,抚仙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备受社会关注。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抚仙湖生态保护和流域内可持续发展工作,玉溪市、澄江市积极推动、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建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抚仙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澄江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是全国第一个进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的生态恢复治理项目,该项目植被恢复治理总面积达10.35万亩,包括耕地植被恢复和石漠化区恢复治理及其配套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完成后,抚仙湖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将从33.17%预计提高到40%,植被覆盖率将从40.5%预计提高到47.5%,每年可减少入湖泥沙约2万吨。有效提高径流区森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森林资源质量和生产力,同时提升抚仙湖面山景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云南省和玉溪市对抚仙湖保护投入高站位、深谋划、大投入,是一件历史性的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表示,抚仙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前途光明、影响深远。“抚仙湖206亿m³I类淡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抚仙湖的这一湖碧水需要流域内一方净土来涵养,因此,要保护抚仙湖,首先要恢复并维持流域内土壤的生态质量。”在谈到如何长期确保一方净土涵养抚仙湖,同时又让流域内土地实现绿色可持续产出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给出自己的答案:用生物炭大幅代替化肥,“这样就可以控制抚仙湖流域内农林生产的化肥用量,同时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局面。”

“我们进行湖泊治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水保住了周边农民的生活就下去了。”对高原湖泊生态治理有深入思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认为,只要环境不要发展是不可取的,牺牲环境而获得发展同样行不通,“解决这个矛盾冲突的途径就科技创新。”朱有勇说,要实现抚仙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以生物炭为核心的土壤恢复技术体可供选择,有玉溪最早使用、效果最好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应用,还可以探索水肥精准利用关键技术,“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大量节约农业灌溉用水而大量减少农业面源废水的排放。”朱有勇建议,抚仙湖区域是非常良好的生态资产,又具有昆明“后花园”的区域优势,区域内完全可以发展绿色生态的特色产业,打造绿色“抚仙湖”品牌绿色产品体系,实现抚仙湖保护和区域内可持续发展两不误,将抚仙湖这一优良生态资源转化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生态产业。(王建平 李润霖)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