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发源地之一的红河县普春村,它的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但是近些年受外来的冲击也较大、变化非常快。要想把最真实、最传统的哈尼族文化展现、流传,通过影像记录下乡间真实文化场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红河县于今年7月24日,启动了“普春村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项目,建造一个影像传习馆,保留和传承传统乡土文化。
除了通过建造一个影像传习馆展现传统的哈尼族文化,红河县还通过“乡村之眼”,到社区里对村民进行视频拍摄和剪辑方面的培训,用影像去保护、挖掘传统文化。同时,“乡村之眼”还专门提供了一个用于孩子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空间,解决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艺术没有专门课堂的问题。
据悉,“乡村之眼”是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多家植根于中国西部乡村社区的机构共同合作的独立影像计划。自2007年起,“乡村之眼”携手多家基层的民间组织,致力于帮助西部乡村的农牧民进行视频拍摄和剪辑方面的培训,通过农牧民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视角,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自己家乡的自然生态和文化传统,以及现今因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而变化中的生活方式。
(民歌瑰宝一哈尼多声部的传承人)
车志雄是当地一位村民,通过“乡村之眼”的学习,两年时间内用镜头记录了许多乡村文化内容,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乡村拍客。同时他的一家每周还义务教授当地的孩子们学习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对哈尼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许多贡献。
(民歌瑰宝一哈尼多声部的传承人)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与社会生产,尤其是与梯田稻作农耕劳动相伴而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园林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瑰宝。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建成后也将会成为村寨历史的记忆库、村民内部学习的交流课堂和外来人了解哈尼文化的窗口。(陈勒因 李纹秀)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