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前,冒着连绵的阴雨,驱车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县城出发一路向北,3个多小时的车程,在经过通关、景星、新抚3个乡(镇)后,到达了此行目的地——团田镇。这是云南普洱市墨江县最边远的乡(镇),距县城150公里。
车子刚一进入团田镇,大家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街道平坦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而印象中3年前的团田,街道泥泞不堪,车辆乱停乱放。3年的时光,在党的脱贫政策惠及下,这个山区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19年底,全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0.5%下降至1.25%;2014年以来,投入9578.1万元实施民房建设2605户,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目标;抓特色产业发展,全镇已培育起了畜牧、烤烟、核桃、野生菌、林下生物药材“5个千万产业”,以及蚕桑、松脂、茶叶、咖啡“4个百万产业”……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00元,各项存款余额为18307.4万元;在2019年全县15个乡(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档次。
绿色是团田镇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源禀赋。高达80%的森林覆盖率,为团田发展绿色产业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团田镇党委政府立足全镇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立体气候特点,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念好“山”字经,做好“绿”文章,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坚实靠山”,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脱贫之路。
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不时翻滚的云雾为大山增添了几分灵动。7月14日凌晨,顺着蜿蜒的乡村小道,来到了复兴村那翁山村民小组。这是一个只有16户人家的小村庄,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核桃种植,户均种植核桃面积达80亩以上。今年的核桃果实更饱满,价格预计会比去年有所提升,收成应该不错。镇上的宣传委员介绍。走进村子,一名年轻妇女已在等候。经介绍得知,她是复兴村的妇联主席马国会,夫妻俩是全村的致富“领头雁”,虽然年纪不大,已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业。
核桃林下积肥成堆,覆盖密度合理,非常适宜发展畜禽养殖。不仅可以实现增收,而且可以消除虫害、草害,畜禽粪便还可以改良土壤,免去了定期的除草追肥环节,降低了核桃种植成本,并且林下养殖的山地鸡非常受消费者欢迎。马国会的丈夫叶金华说。瞅准这一商机,夫妻俩于2016年12月成立了墨江团田野顶翁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养殖场有鸡圈厂房8个、脱温房3间,山地鸡存栏达8000羽,年出栏成品鸡达10000余羽,年脱温鸡苗20000余羽,年营业收入达70余万元,年净利润达15余万元。同时,夫妻俩致富不忘带领乡亲一起脱贫。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168户农户(建档立卡户60户)签订利益联结机制,向农户提供鸡苗、技术服务、寄养、代销等,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至8000元。此外,夫妻俩还积极探索林下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带动农户发展林下水果和蔬菜套种、林下药材种植等,实现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万多元。马国会说,她家现在不仅种有重楼、白及、黄精、天冬等林下中药材,而且还养了18头牛,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家里的小汽车都有4辆了。
靠山吃山,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让那翁山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乡村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既营造了绿色宜居的人居环境,又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造了条件。
新龙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也通过念好“山字经”,做好“绿”文章,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文忠说,根据全村的立体气候特点,我们从山脚、山腰到山头发展不同的产业。山脚以冬农开发、生猪和蚕桑养殖等为主;山腰以烤烟、坚果、芒果等种植业为主;山头以烤烟、核桃种植为主,并准备发展林下养殖。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743元。
谈及脱贫攻坚以来全村的发展变化,文忠说,主要体现在“三变”。一是农村变得更美了。住房由过去黑漆漆的土基房变成如今的小洋楼和砖瓦房,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整个村子变得干干净净,村里的小媳妇高兴地编小曲唱道,“脱贫攻坚真是好,村庄旧貌换新颜。吃穿住行不用愁,家家户户喜洋洋。村里常开四季花,白云丛中就是家。团田新龙好地方,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农民变得更富了。过去想吃顿肉都困难,现在随时想吃就吃,并且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不少人家还买了小汽车,全村现已有50多辆小汽车。三是乡风变得更文明了。喝酒打牌的少了、打架闹事的没有了,文明礼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行走于团田的绿水青山间,处处感受到的是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群众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致富梦、小康梦。(陈景锋/文 王承吉/图)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