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脱贫攻坚中的“景谷绿”

时间:2020-08-03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佚名

近年来,云南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保护、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出发点,把自然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形成了“种养搭配、立体交叉、长短结合”的绿色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绿色生态之路”“致富之路”“绿色”成为景谷县决胜脱贫攻坚的亮丽底色。

(西番莲丰收了。周洁 王发春摄)

“热区四果”广富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热区资源,景谷县制定热果产业扶持政策,加大“热区四果”(芒果、柠檬、西番莲、坚果)的扶持发展力度,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热区水果产业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10.76万亩热区水果基地,其中西番莲种植面积达2.6万亩,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西番莲种植基地。同时,景谷县通过建立“4+N”产业扶持模式,扶持、培育的普洱景谷多上果汁饮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内一流、云南省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工厂,2019年生产果汁原浆1.3万吨、果汁饮料3万吨,实现产值1.35亿元,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绿海金叶”铺富路

近年来,景谷县着力打造“三山四谷五坝”优质核心烟区,短短4年的时间烟叶产量就从2.5万担提升到20万担,创造了“景谷速度”。同时,遵循“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推动传统烤烟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融合,让优质核心烟区成为生产高品质烟叶的“第一车间”,2020年荣获“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烟区”称号。2019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达73300亩,实现产值2.95亿元。并带动13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烟叶9175.7亩,户均收入达2.78万元。

“景谷山茶”固富路

景谷县以“秧塔大白茶、勐主大山茶、回萨香茶、联合酸枣树茶、民乐隔界茶”五大名茶和“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古黄草坝茶山、联合龙潭古茶山、勐主古茶山”五大茶山为依托,通过整合3万多亩古茶园,加快生态茶园建设,着力打造景谷山普洱茶品牌。目前,景谷县已获得认证有机茶园面积2.68万亩,正在实施有机茶园转换面积0.949万亩。2019年,全县种植生态茶叶面积18.32万亩,茶农人均收入达0.53万元。

“珠芽魔芋”创富路

景谷县于2015年引进“金魔玉、弥勒魔芋”两个珠芽魔芋品种,通过培育壮大,目前年产珠芽魔芋实生种子5000万粒以上,种子销售已辐射贵州、广西、四川、湖北等国内魔芋主产区。2018年,与湖北天之赋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珠芽魔芋精深加工项目,规划投资6亿元,打造魔芋种植基地和魔芋精深加工工厂,目前已启动一期项目建设,带动500余户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余户)发展魔芋种植8000余亩,累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5余万元。

“蔗糖产业”拓富路

景谷县把蔗糖产业发展作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好热区资源,大力发展蔗糖产业。截至目前,蔗糖产业共辐射带动全县10个乡(镇)73个村委会446个村民小组6539户蔗农种植甘蔗,2018/2019年榨季蔗农交售甘蔗39万余吨,户均增收2.5万元。

“生态蔬菜”增富路

景谷县全力打造以发展无筋豆、荷兰豆、冬玉米、西红柿、辣椒等生态蔬菜为主的“四大坝子”(威远镇、永平镇、民乐镇、勐班乡)优质生态蔬菜基地,引导、支持、鼓励群众把生态蔬菜培育成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1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1.49万亩,产量达12.88万吨,产值达3.35亿元,户均收入达0.25万元。如今,该县引进的景谷雷沃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在永平、正兴、益智、勐班、碧安5个乡(镇)种植无筋豆6000亩。

“云景林纸”稳富路

景谷县重点打造以“云景林纸”为核心品牌的支柱产业和标志性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带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每年可生产纸浆27万吨、生活用纸3万吨,产值达13亿元以上,每年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000多个,季节性就业岗位2万多个,带动地方企业发展近30家。

“云岭肉牛”开富路

近年来,景谷县出台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支持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金融扶贫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四项措施”,以肉牛养殖为重点,建设畜牧一体化产业项目,着重打造“云岭牛”品牌,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建设的“勐卧云岭肉牛庄园”就是一家集精饲料生产、“云岭牛”扩繁养殖、屠宰加工、品鉴体验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企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联社+合作分社+建档立卡户”运作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种植、订单养殖和劳动就业四种方式带动地方群众增收致富。 (普洱市扶贫办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