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基层党建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西盟品牌也越来越亮,特别是在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创新了一批特色经验做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率先在“直过民族”地区实现了脱贫出列。
(西盟县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挨家挨户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西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79.86%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缺技术致贫,农村群众发展技能不足是西盟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最大“硬骨头”。脱贫攻坚解决了农村和老百姓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而进入新时代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要发展关键看产业,核心是人才。如果说普惠性政策倾斜、基层设施的覆盖建设、上级资金项目的帮扶等决定农村发展的下限,那通过培育培养乡村人才接力乡村振兴就决定农村发展的上限,因此,西盟县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在乡村人才培育培养、边疆少数群众技能提升方面下实功夫,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县委组织部星火行动部署会)
加强党的领导,提升乡村组织化程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年来,西盟县“党建+”做法在各项中心大局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比如:组建“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创新“123456”工作机制和“六强化六起来”等做法,不仅取得了预期效果,其实质加强了农村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而从以往各地农村发展实际来看,资源整合度不高、利用率不高,效益发挥不充分;发展没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抓到什么做什么;产业结构碎片化、类型零散化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小而不全”或片面追求“小而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其根源是组织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针对此问题,西盟县始终把提升乡村组织化程度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在省委、市委和县委倾斜性惠农利农政策的支持下,采取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边疆民族地区“四位一体”项目建设、依托党员“1带1”机制建立扶贫车间、家庭农场等做法,努力实现“资源整合—发挥作用—再整合再发挥”的过程,提升乡村组织化程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育培养等打牢基础。
(电商培训)
(力所乡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群众参加青贮玉米种植培训)
打好人才培育牌,突出干部带动提升。在全县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育行动,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和群众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点,确定了肉牛养殖、中蜂养殖、乡村旅游服务、烹饪等培训项目,采取“理论+实操”培训与“重点+一般”培训相补充的培训方式,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乡村治理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从2016年的187人增加至1111人。以实施“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坚持“实操为主、干部带队、成效包干、绩效考核”,积极推行考核认证制度,考试上岗、持证上岗,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乡村人才培养跟踪联系机制,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良好氛围。结合普洱市“双百一千”行动计划,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乡村教师等优秀人才中回引人才46名,其中包含7名由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到村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干部。通过“培育+回引”双管齐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释放出强大的“发展能量”。
(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乡村领头雁培育行动“红茶加工技术培训)
(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乡村领头雁培育行动“中锋养殖培训班)
(中锋养殖培训)
强化党建引领,实现“1+1大于2”。面对新形势,探索走出各具特色的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子,是我们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西盟聚焦目标任务,巩固提升载体,把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统一起来,农村与城镇发展贯通起来,把“党建+”工作思路贯穿始终、全过程。结合西盟实际,创新开展“星火行动”,机关农村党组织通过党课同上、活动联办、工作联抓、阵地联享等方式,推动干部、资源“双下沉”,1269名机关党员结对2457名农村党员,全县3689名党员、干部职工到挂钩帮扶村开展帮扶行动,以当好群众“学习顾问”“理财顾问”“健康顾问”和“法律顾问”为主要帮扶内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800余次。9名市级挂联单位领导、33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247名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289个农村党支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群众,全面指导农村党支部开展工作,督促年度基层党建任务、惠农利农政策、人才培养等项目的推动落实,通过城乡助力、机关农村党组织共建共联,努力让农村产业脊梁强起来、党建水平提起来、乡村人才多起来,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刘秋实 艾嘎 魏杨)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