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独木水库,碧波荡漾,青山作屏,绿树环抱,在连绵起伏的青山翠峦之间,村庄民居隐现于绿荫之下,与青松碧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使这片热土辍满了浓浓的夏意。
(独木水库)
走进独木村禾草必这个如画般的小村庄,青瓦白墙灰腰线的特色民居便呈现在你的眼前,庭前屋后开满了格桑花,院种空地或花坛瓦罐里种植着盆景和和一些时鲜蔬菜,小广场上一群着民族服饰的中年妇女载歌载舞,在村子中间的“感恩亭”里数十名老人儿童正在休息纳凉、喝茶聊天……
独木村,有农业人口4950人(含彝族342人),其中移民人口2684人,占全区移民人口的19%。因独木水库建设和煤炭开采导致部分农田、耕地被淹没,且部分村庄存在地质隐患;加之原有村庄规划不合理,环境脏乱差、群众出行不畅,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着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
为彻底解决独木库区移民的生存与发展,促进库区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自2010年来,在省、市、区政策扶持下,东山镇精心谋划,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群众主体、企业反哺、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先后投入移民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7亿元,专注打造绿意盎然、设施齐全、具有东山特色的独木移民新村。
(独木禾草必)
建设新家园,配套新设施——确保移民搬得出
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只有让他们“安居”,移民群众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2010年以来,在麒麟区搬迁安置办公室与东山镇共同努力下,充分征求移民群众意愿,因地制宜,通过迁村并点和旧村改造的形式打造移民新村,为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近10年的建设打造,独木移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锦屏新村、禾草必新村被誉为全省移民新村的建设典范。先后建成移民新村2个,在建移民新村1个,落成新居445套。根据各村现有居住状况,同步完成了3个村组的旧村改造,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独木村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实现了全村8个村小组公厕、垃圾池、文化活动广场、村组活动阵地全覆盖,村内村外路路通;老年活动室、村级完小、幼儿园、卫生室等一应俱全,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一步到位。
这样的新居,移民群众不仅搬得起,更愿意搬,移民群众远离了坍塌开裂的危房,告别了煤尘飞扬的喧嚣,居住在依山傍水、人在绿中的生态新村里,沉浸在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中。
塑造新移民,彰显新气象——促使移民稳得住
独木移民住进了漂亮整齐的小洋楼,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后,移民群众能否习惯这样的新居,能否让新居更加漂亮、持续增色增光?“稳得住”才是关键。
为彻底改变“只见新房不见新人”的状况,麒麟区东山镇邀请区妇联、区农广校等专业培训机构对独木移民开展了“建设新家园、争当新女性”移民素质提升等专题培训,乱堆、乱扔、乱放的生活陋习彻底改变,移民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逐渐树立,移民以崭新的姿态成为了新居的主人。独木村还特别成立了综治维稳特勤队、人居环境治理队、森林管理防护队等,结合“平安库区”创建及人居环境整治,村内治安状况总体良好,家里家外整洁有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大幅攀升,群众和谐相处氛围明显浓厚,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移民新村处处彰显着全新的气象。
如今,移民村里组建了民间文艺队伍,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白天劳作林间地头山歌嘹亮,夜晚休闲广场舞姿绰约,处处呈现一派祥和景象。
提升新技能,培育新产业———助推移民能致富
“三十年前靠地下,三十年后靠地上”。辖区原有的煤矿资源日渐枯竭,“乌金滚滚煤炭俏”的支柱产业已不复存在,怎样推出新的富民产业,让移民群众“能致富”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了让移民群众有一技之长,几年来东山镇先后在独木村开展了特色种养殖业、现代农业、外出务工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移民1000余人次,确保了户均有1个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针对独木库区人多、山多、地少的实际,独木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成立了禾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确立了以林果业、养殖业和务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思路。移民群众将闲散的土地集中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种植泡核桃、冬桃、冬葵杨梅、苹果等打造特色农业,移民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优先到合作社打工,移民除了土地流转收益外,可以从中获得务工收益。先后有33户移民享受移民资金贴息贷款330万元,用于自主创业,发家致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勇敢勤劳的东山群众在美丽的康庄大道上正大步迈进,随着独木村向前发展的路子不断更新升级,独木移民的幸福指数也快速攀升,移民新村建成以来,移民户已形成了多种收入齐头并进的收入格局,截至目前,独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212万元。(付文飞 李自强)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