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雨水多,再等等就可以到山上捡松茸了。”望着充满绿色生机的山林,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委会洛茸村民小组村民都杰七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都杰七林的家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以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地质遗迹、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主,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为一体,以其独特性、珍稀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著称,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展示价值。
“1993年以前,全家一年收入只有400元。”都杰七林说,砍柴、打猎,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1998年,迪庆州从“木头财政”向“生态财政”转变。2005年,整合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属都湖和尼汝区域,为切实保护好此片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实现该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目标,与迪庆州情实际相融合,在全国率先进行国家公园建设实践试水区。
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上,闯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导,企业、社区共投共建共管共享的有效路径。
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的建设,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得到保护,都杰七林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是护林员,每年工资有2万元左右。”都杰七林高兴地算起收入账,卖松茸有近万元,牵马游又有几千块,一年能挣3万多元。
如今,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较好保护,生态系统得到维护、生态功能得到发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就了洛茸村优越的“绿色存量”,厚厚的绿色家底,给都杰七林和其他村民带来信心。“儿子在公园当保安,媳妇是清洁工,家里还有30多头牦牛,收入不会差。”都杰七林说。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反哺政策对公园涉及的2个乡镇、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的866户3696人进行反哺扶持,反哺资金达1.5亿元,促进了当地社区群众的增收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增加公园社区的就业岗位,保持了公园与社区的和谐共荣发展。公园经营公司共有员工300多人,目前社区群众在公园就业的占公司总员工的32%。公园社区群众参与公园巡护、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强化了村民保护好生态是永续收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村民的保护意识从“要我保护”的被动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的积极主动保护,为推动迪庆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跨越式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