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普洱: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时间:2020-07-21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钟云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绿色是云南省普洱市的自然本色、生命底色和发展特色,也是普洱最大的资源禀赋。

为让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普洱市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积极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宝山’一起建、百姓富裕与生态优美‘两个成果’一起收”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普洱,已是全省最大的普洱茶种植基地;是“中国咖啡之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探索出许多原创经验和首创路径……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普洱也是捷报频传。截至2019年底,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西盟8个贫困县已脱贫出列,澜沧县申请出列并已通过贫困县退出第三方实地评估;761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累计实现58.23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9%,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今年6月底,全面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目标。

实践证明,普洱市走出了一条用绿色发展贯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通道,走出了一条在绿色发展中脱贫、在绿色创新中振兴的科学之路,开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新境界。

(王承吉摄)

坚持生态立市 绿色发展促跨越

“过去,抱着金山银山却穿着褴褛衣衫;现在,守护绿水青山就可以富裕安康。”普洱的千年之变,得益于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全力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并把脱贫攻坚纳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全局中加以统筹,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绿色经济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结合起来。

绿色发展,制度先行。普洱市科学制定了一套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生态资源“核算、保护、转化”的实现路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经济考评,落实生态文明考核“一办法、两体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量化到干部考核中,以绿色政绩考核倒逼绿色经济发展。

在全国率先开展GEP核算和TEEB评估,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并在全国首家发布GEP核算成果。

一项项措施犹如苍劲的笔触,书写着普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恢宏篇章,根植“绿色发展”的脱贫攻坚之路,不仅让山高林密的普洱储存了巨大的“绿色财富”,更展现着普洱在脱贫攻坚中以绿色为“底色”,用更多更美的“绿水青山”点亮贫困户的幸福人生的壮美蓝图。

(王承吉摄)

聚焦绿色发展 绘就绿色崛起新篇章

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天蓝、地绿、气爽、水净的普洱,储存了巨大的“绿色财富”。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普洱聚焦绿色发展,找准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结合点,促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绘就普洱绿色崛起新篇章。

发展有机产业,为脱贫攻坚开启绿色引擎。漫山遍野的茶叶和绿满山坡的咖啡,是当地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绿饭碗”。为把群众手中的“绿饭碗”真正变成脱贫致富的“铁饭碗”,普洱市依托蓝天绿水净土,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茶园、生态咖啡园改造,推动茶、咖啡等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两战”的“双赢”。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咖啡园80万亩,现代茶园、咖啡园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的茶园和咖啡园达35万亩,居全省第一。

科技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绿色动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基地,绿油油的三七苗长势喜人。依托丰富的思茅松人工林地资源,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县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3910亩,价格高出市场上普通三七原料5倍以上,一亩收入高达10万多元。曾经闲置的林地资源摇身一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增收财源。在脱贫攻坚中,普洱市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借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智库优势,普洱市聘请28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政府科技顾问,建成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在涵盖绿色产业体系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下,普洱市已经形成了以石斛、黄精、白及、重楼等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业,食用菌和松香为主的林下采集业,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为主的林下养殖业,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20万亩,涉及农户近25万户,从业人员4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达305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全方位、多渠道的林业收入,让绿色产业成为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绿色银行”,让农户实现了守住绿水青山就能致富的梦想。

串珠成链,产业融合让绿色产业“链”生金。普洱市不断开发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产品,打造澜沧老达保文化脱贫等样板,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同时“串珠成链”式推进生态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环节的有机衔接,精准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促进生态产业增绿又添“金”。目前,普洱市初步建成了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融合茶叶、咖啡、生物药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县区有龙头企业、乡镇有支柱产业、村组有主导产业、农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开发格局,使农民的收益与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融为一体。全市1665个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79万户58.58万人发展产业脱贫,绿色产业收入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在脱贫攻坚中,普洱市还积极启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市财政投入3亿多元资金,建设36个安置点,把近2000户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同时,将生态移民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整合投入资金46.3亿元,实施了2万多户8万多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双赢”。

从守护、保护、呵护生态,到如今的生态逐渐转化为发展的红利,转变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成为了百姓幸福的笑颜,在这背后,是普洱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结果。

这份汇集在绿水青山间的守护力量,让这座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随着生态韵动的频率而愈加充满活力。(钟云 来源:普洱日报)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