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普洱:8万人挪出“穷窝窝” 奔向新生活

时间:2020-07-20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臧灵

“如果不搬迁出来,我家现在不可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我和儿子也不可能一个在镇农村信用社上班,一个在镇司法所上班。现在家里除了种植咖啡、茶叶外,再加上我和儿子的务工收入,一年下来有近6万元的收入,比搬迁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云南省墨江县雅邑镇座细村轩秀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白志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普洱市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为群众谋实实在在的福利。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2020年4月底,全市81805人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挪出了“穷窝”,奔向新生活。

搬迁群众住上暖心房

“以前家里住的是土基房,漏风又漏雨,进村路是泥巴路,非常不方便。村民主要靠种植稻谷、玉米生活,辛苦一年仅能满足基本口粮需求,大家都希望搬出那个‘穷窝’。”白志强的愿望在2017年实现了。

为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雅邑镇将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座细村轩秀一、二、三村民小组的51户农户列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对象,采取与集镇规划建设融为一体的方式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多方努力,如今一个集民族特色、河畔风光为一体的美丽新村展现在眼前。

白志强家的变化只是全市8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为让搬迁群众住上暖心房,普洱市聚焦“搬得出”抓建设,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出台相关文件,细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决策部署,并建立工作调度周报、月报制度,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解决。

截至2020年4月底,全市81805人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规划建设的386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完成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自从妻子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扶贫车间上班后,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2018年我们家顺利脱贫出列,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提起扶贫车间,澜沧县东回镇东岗村怕令村民小组村民魏军平赞不绝口。“我是一名退伍士兵,为了照顾父母退伍后回到家乡。镇党委政府了解到我的情况后,让我到镇司法所设置的公益性岗位上班,当一名调解员,每个月既能领到固定工资又能照顾家里,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雅邑镇座细村轩秀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白贵品说。

而像魏军平、白贵品家一样,受益于扶贫车间及公益性岗位的搬迁农户在普洱市还有很多很多。

为确保搬迁点群众既能安居又能乐业,普洱市针对不同安置类型,从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劳动力转移、配建扶贫车间、适当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面发力,分类推进后续帮扶工作,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等,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希望。

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黑集中安置点村民姜增华便是通过“一户一策”走上了致富路。姜增华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住在距离景东县城50公里左右的龙街乡新平村,2019年初才搬到了县城边的文黑集中安置点。经过相关部门协助,他在新家附近租了一片地,买了14头牛搞起养殖业,至2019年底,家里仅养牛纯收入就达3万元左右。“过去全家的收入1万多元,搬到新家园和过去相比,收入翻了两三倍,日子越过越有劲。”姜增华高兴地说。

“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而且致富有了新路子,腰包也是一年比一年鼓。”不少易地扶贫搬迁户表示,如今真正实现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双重转变。(臧灵/文 王承吉/图 来源:普洱日报 )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