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故事

时间:2020-07-17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刘庆明

很早以前就有无数的马帮、牛队、行者,翻山越岭、历尽千辛,源源不断地把磨黑盐、普洱茶从云南省普洱市这条古道驮向远方,奔向赶马人心目中的“天堂”,或达雪域高原,或达天朝圣地。

斑鸠坡,“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在普洱的这条“茶马古道”上,有着一段叫做“斑鸠坡”的古道,这里素有“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思茅通往内地的一段重要的古道。它从思茅的腊梅坡向北通到坡脚村,全长十余公里。

传说在“斑鸠坡”古道上就有这么三座坟,里面所埋葬的就是泰国、缅甸、老挝的三个赶马人。他们因为疾病倒在了这里,客死他乡,被同伴俺埋于此。这一悲壮的故事,足以让人们想象得到,“茶马古道”上走过的赶马人,他们经过的历程是多么艰难、多么险恶、多么悲惨。

“马哭里”,马儿最为悲伤的地方

“马哭里”,一个撕心裂肺的的地名,一个苍凉悲壮的驿站。在这里,风雨桥上的预言,注定了赶马人人生的起起落落、生命历程的漂泊不定;驿站马店边上的水磨坊里还不停地旋转着石磨,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那些悠长而又悲凉的历史故事。

过去的马帮经过那柯里,都要趟过一条小河。当马儿一见到这条小河,不知是思念家乡还是太累,它们都会流淌出眼泪,因此这里得名“马哭里”。后来,人们实在可怜这些马儿,就在小河上修建了一座风雨桥,使得马儿可以顺顺当当地通过这条小河,不再哭泣。从此“马哭里”改名为那柯里。

据说在很久以前,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带着心爱的姑娘骑马到野外游玩,突然遇上了一群猛虎围追,他们被追到了那柯里河边的一个断崖上。就在这生死关头,马儿驮着小伙子和姑娘跳过了断崖,从而脱离了险境。“马跳石”也就因此而得名。逃过一劫的小伙子和姑娘从此恩恩爱爱,并在那柯里安家立业,繁衍生息,成为了那柯里最早的赶马人。

石膏井,“茶马古道”上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那柯里以北不远的地方,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石膏井”。它是清代较为繁荣的盐产地,也是历史上盐和茶的重要集散地。

“石膏井”曾有石膏井、天宝井、大井三个盐井,开挖于清朝乾隆年间,因石膏盐井最大,所以就把这个村叫做“石膏井”。那时随着盐业规模的日渐扩大,盐、茶交易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并吸引了国内外的盐商茶贩到这里,所以清代曾在此设立了石膏井县。

普洱山,普洱贡茶的名山

普洱人常说:先有普洱山,后有普洱茶。据《元江府志》记载,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称为“众茶之冠”。可见,普洱府的哈尼人很早就开始了茶叶的种植,而且茶叶品质上乘,远销全国各地。

在普洱古府(宁洱‌)相继建成的会馆有“江西会馆”“建水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四川会馆”“石屏会馆”等,从而形成了普洱古府独特的文化现象。

茶庵塘,一个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古道

茶庵塘是古时普洱府通往省城昆明的第一个驿站,也是官方为向京城进贡普洱茶而专门修建的官道,铺建时间大约在清朝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三年(1812年至1824年)。因为此地原来有一茶庵寺庙,所以叫做“茶庵塘”。

因为茶庵塘外的这段古道山高、坡陡、路险,古木繁盛茂密、遮天蔽日,野兽时常出没,让许多经过这里的赶马人常常提心吊胆、毛骨悚然。于是就有传说“茶庵塘只有鸟儿才能飞过”,所以这一段古道又被人们称为“茶庵鸟道”。

磨黑,百年沉淀的古镇

“青山环古镇,小河绕镇流。条石巷道幽,梯房现古镇”,这就是磨黑,一个滇南有名的盐都,一个有名的茶马古镇,一个光荣的革命老区,一个著名丽人的故乡。

磨黑自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就开始大量开采食盐。在过去,由于食盐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必需品,凡是有盐矿的地方都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繁华。所以,磨黑便成为滇南边陲和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

磨黑是著名人民艺术家杨丽坤的故乡。杨丽坤主演的《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磨黑的民居建筑大多是一些四合院的建筑,三房一照壁,很有江南风格,门窗、房檐的雕刻和装饰相当精致,房屋布局合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孔雀屏,穿越千年的古道记忆

孔雀屏位于宁洱县的磨黑镇境内。过去的孔雀屏马帮往来,客商云集,在短短几百米的街道上,就有着六十多家马店,每家马店都可供上百的马匹歇脚,而且各种生意都非常兴隆。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房屋建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原貌。

走在这满是历史痕迹的石板街上,好像又被那些老房子、老物件带回到了遥远的“茶马古道”时代。一队队的马帮出行,一条条的崎岖山路,一声声的马铃作响,一驮驮的茶叶盐巴,仿佛就从身旁一闪而过。

回龙街,高山之巅的古道驿站

过去在回龙街,马帮客商过往甚多,每天通行的骡马多时有上千匹,驮牛五百多匹,人力挑夫近百人。运输的货物主要是普洱茶、磨黑盐、新罗棉花,以及推烟、布匹、金属器物等物品。遇上天色近晚,马帮客商就只能在此歇脚休息。

走进一家过去的马店,里面的设施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的一些样子。栓马的场子还在,据说是可以栓下一百匹的骡马。场子外面就是悬崖,一眼可以望到山下的云海,十分险要。

碧溪,成就“须立”贡茶的地方

碧溪古镇东城门正前上方镶有篆字“碧朔”二字,这就是碧溪古镇的前称。

走进城门,就可以看到青石板街道两边的民居建筑。这些民居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房屋上面雕梁画栋、格窗镶花,传承了汉族庭院式建筑风格。在文化、习俗方面,汉文化与哈尼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十字街口的八角楼是碧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栋三层土木建筑,底层四面畅通,人畜都可通行。二层和三层的房檐飞翘八角,楼亭顶上铸有大铜葫芦。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在古镇有一种贡茶叫“须立茶”。据《墨江县志》记载: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出产地之一,而域内碧溪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是清代的贡品茶。

古道有一种古朴的美,马帮商队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千百年来古道上的人们热情、朴实、善良、勇敢,铸就了出举世闻名的茶马文化和马帮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生生不息。(刘庆明)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