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文以化人 日新其德——云南普洱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时间:2020-07-17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王博喜莉

(读者在新华书店读书、购书 卢磊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尽的精神动力。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持续发力、深入推进。

一股股文化建设的热潮在普洱各地悄然兴起,蕴涵丰富的普洱文化正以独树一帜的魅力牵引着人们的目光,以昂首阔步的自信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让普洱这座“大山深处”的城市走向“大千世界”。

文化传承让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一个人,一本书,一盏灯,就这样在《读中国》的陪伴下,我度过了很多个寂静的夜晚……”在思茅区妇联“书香女性·快乐阅读”活动上,来自思茅区的妇女职工纷纷走上演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像这样的阅读活动,在普洱市内各大机关和单位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正因为举办了一系列类似的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走进普洱,市司法局的党群活动室、普洱市纪委机关的数字图书室、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景信一组的文化长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芒景村翁基村民小组文体活动中心等各种文化载体不断搭建。歌咏比赛激情四溢,读书沙龙启人心智,道德讲堂崇德向善,文化体育活动健康阳光,文明礼仪新风扑面,志愿服务快乐奉献……

文化,需要鲜活的载体去弘扬,也需要满怀激情去传承。为了让悠久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普洱市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8年以来,普洱市深入实施“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工程”,出台了《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创建标准》,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对其传艺授徒给予适当补贴。每年安排3000万元申遗资金,县级每年配套1000万元,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如今的普洱,放眼望去,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文化的气息处处可闻。你写字、我画画,你文明、我礼貌,你学习、我思考,你争先、我创优……谈文化、有文化、讲文明蔚然成风。

文化惠民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发展既要讲物质,也要讲精神。民生改善既包含物质的提高,也包含文化的丰富。文化惠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城乡群众怎样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普洱的破题方法是:一手抓“强身健体”的城市文化建设,一手抓“固本强基”的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渐将头痛的难题变成高兴的话题。

近年来,普洱在中心城区修建了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城市规划与科技馆等在内的普洱市文化中心。一幢幢耸立在中心城区的文化建筑,让众多普洱人为之自豪。但更让普洱人感觉实惠与温暖的,是遍布城乡、近在咫尺的各类文化场所,正是这一个个文化场所构成了普洱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三跺脚、三跺脚,跳起黄灰做得药……”在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北屯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几乎每天傍晚都有很多村民在练嗓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简易戏台、宣传栏等,群众可以在这里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文化惠民的阳光,照射着普洱的每一扇门窗。截至2019年4月,全市已建成市、县(区)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所8个、博物馆6个、美术馆1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05个、社区和村文化室994个、农家书屋105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103个、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103个。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推动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在农村落地,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舞台”搭建起来了,内容提供如何保障?

普洱市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凝聚了强大正能量。2019年1至9月,全市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79个。此外,普洱市各级文艺团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惠及群众117.2万人次;充分发挥“四馆一站”作用,举办精品展览16场(次),接待读者近35万人(次),图书流通30余万册,组织公益讲座培训220次(期),普洱文旅大讲堂成为品牌惠民场所。开展“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在基层建立起文艺创作结对帮扶基地。每年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送春联、送戏下乡等活动。

文化扶贫让“脑袋”“口袋”齐富

为发挥“文化扶贫”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特殊作用,普洱市以实施民族文化“珍珠链”工程为抓手,依托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与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不仅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条,还通过文化项目的拉动,带动群众进入产业链条,实现从产业发展中增产增收。

着力打造民族文化节庆品牌。提升打造出中国普洱茶节、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江城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国西盟木鼓节、中国孟连娜允神鱼节、普洱端午百草根美食文化节等一批民族节庆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提高了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普洱文化形象,塑造了普洱文化品牌,增添了招商引资的新优势,增强了普洱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办节,还促进了普洱茶、旅游、饮食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各民族群众收入,达到一举多赢的目的。

积极促进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了西盟佤部落演艺公司,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逐步进入产业化,分别成立了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景东无量山文化传播公司、孟连贺哈布梵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场化运作和文艺创作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带动群众进入产业链条,让群众“富脑袋”又“富口袋”。

“我们多了增收渠道,在唱唱跳跳中实现脱贫致富,感到骄傲和自豪。”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娜倮说。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文化内功”的修炼过程中,普洱市正努力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硬力量”,助力普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王博喜莉 来源:普洱日报)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