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云南澜沧积分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时间:2020-07-15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佚名

近年来,云南普洱市澜沧县以“爱心超市”为依托,积极探索民族直过区以人居环境提升积分管理、乡风文明积分管理、自助式帮扶积分管理、产业扶贫积分管理为主的积分式扶贫激励长效机制,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用积分兑换物品,让积分参与产业扶贫股金分成,在群众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户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气、争当好村民、过上好日子。

探索扶贫新机制 稳固脱贫“堡垒”

“小富即安”的幸福追求,“广收薄种”的自然资源优势,限制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贫困群众素质偏低、志气不足,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澜沧县脱贫发展的瓶颈。为有效破解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脱贫能力不足等难题,澜沧县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方式,积极探索民族直过区以人居环境提升积分管理、乡风文明积分管理、自助式帮扶积分管理、产业扶贫积分管理为主的扶贫激励分配机制,引导农户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气、争当好村民、过上好日子。将脱贫的信念、致富的理想传递到贫困户的心里,在深度贫因地区,从思想上搭起向上的“梯子”,让贫困群众想“攀”、敢“攀”,更新脱贫的观念,赢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

积分载体机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澜沧紧扣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依托基层党组织组建脱贫发展委员会,以引导农户“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气、争当好村民、过上好日子”为主线,以“爱心超市”“火塘夜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建立完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扶贫激励机制,有效破解精神性贫困、“政策养懒汉”的难题。

富东乡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于2019年3月建成“爱心超市”,围绕“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目标,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从“正向激励基础分”和“反向惩戒扣分项”两个方面,对农户“十有五净一规范”情况进行逐户评比,严格奖惩,在群众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形成“得旗为荣”“勇争红旗手”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乡所有农户均申报了积分,达到“十有五净一规范”诚信示范户360户,改变了简单“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成为汇聚社会帮扶力量的中转站、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加油站,更将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产业扶贫管理 杜绝“保姆式”扶贫

同时,澜沧制定相关扶贫计划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引导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劳务就业和参与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增收脱贫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多劳多得、多劳多奖的原则,探索根据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际客观评定积分,兑付劳务补助、劳动增收奖励,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

依托百诗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澜沧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积分式管理模式,切实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增收。通过种植积分分红增加农户收入,入股农户根据养殖场的需求,按照“投资入股+土地种植料草+积分评定+分红”模式,参与饲草种植并向公司出售,除获取饲草出售收益外,由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负责,根据农户参与饲草种植情况,评定积分,根据积分情况,按比例兑付入股分红。

目前,青贮饲料总收购价526.5万元,带动建档立卡农户1203户4451人;通过合作养殖积分分红增加农户收入,充分发挥公司技术、人才、市场优势,通过分批指导培训,有效解决农户“不会养、养不好”的问题,鼓励入股农户参与养殖,对参与公司合作养牛1头以上的农户,除获取养牛收益外,由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负责,根据农户参与养牛情况,评定积分,根据积分情况,按比例兑付入股分红,在公司的带领下,已初步实现1500户贫困户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全覆盖;通过务工积分分红增加农户收入,以“固定用工”和“季节性用工”等方式,组织贫困户到公司务工,固定用工受益农户40户4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0户32人,占71%;通过企业带动,就近就地务工,可促进贫困户年稳定增收2至4.5万元。

此外,澜沧由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负责,根据入股农户参与企业务工情况,评定积分,根据积分情况,按比例兑付入股分红;通过义务劳动积分分红增加农户收入,对于不具备参与种养殖、务工条件的入股农户,每月需参与各自村民小组不少于15次的人居环境提升、开会、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并经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评定积分后,根据积分情况,按比例兑付入股分红。积分制产业扶贫模式,使贫困户真正参与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户脱贫发展主体意识,拓展贫困户脱贫增收新门路。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