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有求必应 有难必帮 普洱思茅打好帮扶“组合拳”

时间:2020-07-15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张淇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始终把困难职工的难处放在心上,时刻把困难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在社会、企业及各级部门的共同帮扶下,思茅区的困难职工也在努力向前奔跑,奋力翻越贫困这座“山峦”。

(庆祝李艳玲(左二)搬迁入住公租房)

有求必应 帮扶效率快起来

单亲妈妈李艳玲是思茅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措施的受益人中的一个。6月30日,她领着三个儿女高高兴兴地搬进了50多平方的公租房。此前,她们四人挤在思茅区珠市街一间不到20个平方的出租屋里,房子破破烂烂的,每月租金350元。李艳玲两千多元的工资每月交了房租和儿女的学费后,所剩无几。

2019年11月,思茅区为李艳玲建立了城市困难职工档案,区总工会、住建等几个部门联动合力帮其申请公租房。随后,李艳玲一家如期搬入公租房居住。

短短几个月,李艳玲不仅感受到了人情之“暖”,还感受到了效率之“快”。

李艳玲感受到的第一个“快”是入档快。“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曾几次宣传困难职工入档,由于自己不是思茅本地户籍,经济再困难也没有考虑过申请入档。”李艳玲说,后来在仔细询问了入档条件后,才主动提交了入档申请。

这份申请由李艳玲所在的思茅区阳光幼儿园工会逐层递交到了思茅区总工会。在收到申请后,区总工会的工作人员迅速入户精准核查,对标对表,在核实了李艳玲家的月人均收入600多,核实了各项均符合入档条件后,立即为其建档。

李艳玲感受到的第二个“快”是帮扶快。建档后的第二个月,她就收到了一床新被子,这是区总工会使用工会经费对其进行的实物帮扶。疫情期间,在详细了解到李艳玲所在单位只发放基本工资的情况和疫情对其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后,区总工会使用中央财政帮扶资金发放生活救助金2000元,帮助李艳玲一家渡过难关。积极到李艳玲家开展解困脱困“户户清”、季度入户走访,了解当前困难和需求,宣讲困难职工“1+10”帮扶制度文件精神,并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

李艳玲感受到的第三个“快”是答复快。“工作人员问我当前需要解决的困难是什么?我就把自己的困难如实告诉他们了,而他们也尽力帮忙解决。”李艳玲说,为了解决她家的生活困难,帮助其提高薪资待遇,区人社局推荐李艳玲参加了困难职工就业推介会。

面对李艳玲提出的双胞胎儿女教育的问题,思茅区教体局及时给出了可享受非四类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的答复;面对大女儿从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思茅区的相关部门也表示,会竭尽全力帮助其大女儿就业。

李艳玲盼望着能早日解困脱困,也希望自己和孩子们能尽快回馈社会。“当工会需要我,当别的部门需要我,我一定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李艳玲说,“我们一家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帮助和帮扶,希望自己也能腾出一点时间,去帮助别人。”

(区总工会看望慰问范继文(右一)

不畏困难 日子渐渐好起来

“馨尹来到我们这个家庭,是我们的福分!”一聊到大女儿,范继文眼睛里闪烁着慈爱的光芒。

今年41岁的范继文是思茅区某钢构店的一名普通员工,也是一名因病致困的城市困难职工。他的大女儿名叫范馨尹,在小馨尹四岁多的时候查出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极高的医药费让范继文的家庭入不敷出。为了救治女儿,范继文卖掉了结婚前借钱买的一套小公寓,一家人搬到了房租低廉的城中村,白天干好本职工作,夜晚还去兼职挣钱。听说脐带血可以用于治病,他和妻子又生了一个小女儿。“小女儿最初就是带着救姐姐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范继文坦诚地说,即使生活如此困难,他们也不会放弃救治女儿,更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后来,范继文加入了工会,成为了一名工会会员。在工会这个大家庭里,范继文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温暖。

2016年10月,思茅区为范继文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区总工会前后帮扶了35次,主要是从生活、就医、助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工会工作人员经常来我家,前两天还有区上的结对帮扶领导来家里看望我们。”范继文说。

在思茅区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范馨尹的病情控制得比较稳定,如今16岁的她已经是一名大专生。此外,范继文的妻子也成为了一名创文志愿者,为普洱创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区总工会走访看望李伟永)

有了收入 让生活明亮起来

困难职工李伟永的妻子丁春丽的记性特别好,在她的脑海里,铭记着他人伸出的每一次援手。

她也记得2009年2月26日,那是丈夫李伟永出车祸的日子。车祸没有夺去刘伟永的生命,却导致其高位截瘫,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李伟永发生车祸之前,夫妻二人都是下岗工人,靠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车祸发生后,为了照顾李伟永的生活起居,丁春丽只能在家而不能外出打工,整个家庭顿时陷入了拮据之中。

2010年,思茅区残联为李伟永提供了一个帮扶残疾人员的社区公益岗,这一份收入,成为了当时李伟永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后来,在思茅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丁春丽在西园路社区获得了一份公益性岗位,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工作。“我是一名社区的劳动保障员,每年的10月至12月是我最忙碌的时期,同时,我还是一名工会代办员,负责征收工会会费。”丁春丽表示,丈夫刚发生车祸那段日子,感觉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忽然没有了希望。可是,在得到各个部门在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后,生活顿时明亮起来。

在普洱市、思茅区两级工会的合力帮助下,丁春丽的合同制公益岗转变为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李伟永享受职工医疗互助1776元,其儿子参加了困难职工就业推介会。“这些帮扶支撑我们一家走到了今天。”李伟永的妻子丁春丽在表达了对各级部门的感谢后说:“争取日子越过越好!”

“我真心的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家的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家的今天!”“你们辛苦了!”……从困难职工的口中,道出了一句句的感恩和感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并非易事。思茅区的党政、工会、教育等相关部门携手打好帮扶“组合拳”,坚持外力帮扶与内力激发并举,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真真切切地用行动帮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张淇)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