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不落任何一个人”的小康。在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城市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困难职工亟需解困脱困。近年来,云南普洱澜沧县持续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推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解决城市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城市困难职工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李跃和他的妻子吴佳英自1997年分别下岗以后,生活就大不如前。再加上夫妻两还分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每个月光吃药打针的费用都在1500元左右。在国家政策的帮扶和当地工会的关心下,夫妻俩于2017年脱困。现在李跃每个月靠在工地上做木工,他妻子开了个早点铺,生活可算越来越好。吴佳英说:“困难还是能帮得上的,补助有一些,过年过节也会来慰问,现在条件比以前好,自己也能赚些钱,不用像以前一样过多的操心,我们有慢性病,补助还是有的,比以前好多了。”
尤从香,一个离异的单亲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孩子长大。作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在她困难的时候,县总工会总是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跑前忙后“雪中送炭”。2017年起尤从香享受了住房、就学、社保、就业等帮扶政策和各级发放的帮扶资金。今年她的孩子已经毕业并就业,自己也打些零工有了些收入,于2020年6月底脱困。尤从香说:“以前孩子读大学,又是单亲家庭还是很困难的,学费生活费还是很吃力的,政府工会经常帮助关心我们,现在孩子也上班,自己也上班,两个人都有收入,已经脱困了。”
李跃一家和尤从香的成功脱困,仅仅是工会组织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工会立足自身职能,着力推进落实制度保障,采取“四个一批”措施,实施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对因病致困的职工开展医疗互助活动,共补助8433次;对因子女上学致困的职工通过金秋助学活动,予以帮扶247次;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开展常态化帮扶6574次;对就业不充分困难职工家庭开展技能促就业培训,就业率达90%以上。同时,设立“书记救助金”,针对特殊困难、重大病症、创业难职工开展专项救助,救助244人次。经过努力,全县建档困难职工从2016年底的686户减少到目前的4户11人。
据悉,2017年以来,澜沧县有建档困难职工涉及4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86户1120人,根据“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解困脱困工作机制,总工会按照“覆盖全面,不漏一户”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精准识别,建档规范,准确帮扶因困施策,确保在档困难职工实现“两有五保障”的要求。(苏薇薇 陈鋆)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