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西双版纳夜间经济点亮复苏明灯 带动全州70%以上消费

时间:2020-07-07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佚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双版纳州紧紧抓住“后疫情”时代旅游特点,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以规划为龙头,以街区为“点”、管理为“线”、夜间经济业态为“面”,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强力拉动全州第三产业复苏。3月份恢复旅游市场以来,好吃好玩好逛的夜市纷纷重新亮相,城市的烟火气回归往日,热闹场景再现,夜间经济带动的消费已占据全州消费总额70%以上。

突出规划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紧紧围绕西双版纳发展夜间经济所具有的得天独厚地理气候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结合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将夜间经济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西双版纳州夜间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业态布局、统一协调推进,加强夜间经济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粗放式发展。根据各县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要求,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制定夜间经济消费街区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夜间经济消费街区的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配套设施等建设标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高起点规划升级一批兼具民族特色和现代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增添“点”上的色彩

从“夜间要吸引人、更要能打动人”入手,着力打造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夜间街区,擦亮夜间经济名片。打造“一江两区三街”,在景洪市围绕热(热带风情)、傣(民族文化)、水(滨水景观)、边(异域特色)特点,以澜沧江为轴线,用心打造告庄西双景、融创旅游度假区2个重点综合体,打造傣江南酒吧街、傣泐金湾餐饮街、滨江公园3个夜市街。打造“一水三翼多点”,打造引水入城东2.5公里水系及扩大工程夜市区,以景洪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嘎洒镇、勐罕镇、勐养镇3翼发展,合理规划美食烧烤、特产水果、花鸟鱼虫、电竞游戏、茶叶、非遗文化夜市“多点”分布。打造“傣乡不夜城”,建设景洪夜间经济示范综合体,突出景洪“山水秀城、夜景魅城、活力新城”;以“美丽县城”建设为契机,围绕流沙河、南腊河打造勐海、勐腊滨河夜市街区。景洪市告庄西双景“湄公河·星光夜市”、勐海县勐巴拉旅游度假区“星勐夜市”,勐腊县“南腊河西丽园星光夜市”等商业街区发挥了良好市场带动效应。

释放“线”上的活力

向管理要效益,以优化管理深挖夜间经济潜力,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对接消费需求上出新招,让夜间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当放宽管制,建立审批绿色通道,降低夜间经济街区经营主体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制定夜市管理规定,建立统一管理标准,鼓励提供免费或低价铺位,引导自由职业者、失业人群、大学毕业生等进驻,在符合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前提下,对部分路段的夜间经济街区配套进行规范,实现地标性建筑和地摊小铺完美融合。美化亮化环境,着力打造流光溢彩、充满活力的普洱茶文化、雨林文化、水文化城市夜景观,做好街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突出地域与民族特色,既强化重点区域,又防止过度亮化,科学合理推进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将夜生活集聚区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提高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水平,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公共厕所改造提升等配套设施,一批新改造的公厕投入使用。

丰富“面”上的内涵

针对夜间产品一般化、趋同化问题,加大提供文化、体育、康养之类的产品力度,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繁荣“夜游”,开设船宴特色筵席,开发夜晚“船游澜沧江”“湄公河水上夜市”,打造优质水上夜游系列产品;鼓励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远仙境景区、勐巴拉小镇等有条件的景区提供夜间游览服务。繁荣“夜娱”,延长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现有日间设施开放时间,丰富剧场夜间文化演艺活动品类和场次;集中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时尚酒吧街,规范发展KTV、洗浴、足疗、电竞、VR等一批经营服务场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大力引进知名连锁经营机构,满足市民及游客多样化需求。繁荣“夜食”,以增强游客美食体验和市民休闲用餐为重点,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讲好西双版纳民族美食故事,举办“烤鸡电音节”“夜市购物节”“夏季狂欢啤酒节”“夜市短视频大赛”等啤酒、美食嘉年华活动;努力营造夜间餐饮休闲氛围,打造茶叶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特色消费场所,提升夜餐休闲品味和食品安全质量。繁荣“夜购”,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激活地摊经济、汽车尾箱经济,释放出就业、民生、旅游、夜市等多重正向“蝴蝶效应”。(西双版纳州委改革办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