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支部+公司+农户”模式 打通普洱澜沧脱贫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0-06-19 16:10:58   |  来源: 中国网七彩云南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老达保村民小组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县南部,距县城49公里,共有119户494人,设党支部一个,有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7名,拉祜族党员16名。老达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近年来,老达保村民小组通过“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将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激发民族文化活力,做活民族文化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

支部引领公司。酒井乡党委立足老达保民族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抓党建促脱贫的路子,通过党支部牵头成立全民受益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以“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将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分散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深化实施“党员群众致富工程”,引领党员群众同心战贫困、携手奔小康。

(老达保)

建立支部班子与公司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支部班子成员任公司理事会理事,公司党员任文明宣传员、文艺指导员、信息联络员、文化挖掘员,并于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与演艺公司联席会议共商发展。在宣传动员上,党支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介绍公司章程,消除群众发展疑虑。在政策扶持上,发挥组织优势,主动协调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项目、资金、土地等困难和问题,硬化12公里进组路,建立民族文化传承馆、村民小组活动室、乡村舞台、观演阁,夯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根基,实现党建引领公司发展。

(快乐拉祜)

公司带动产业。党支部着力把分散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文艺爱好者组织动员起来,为他们挖掘民族文化、搞创作、闯市场、创效益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通过党支部搭台,邀请省、市、县有关专家到村里开展“双语”文艺培训共12期490人次,不断提升群众文艺素养。通过“传、帮、带”“三培养”方式,将思想素质好的11名民族民间艺人培养成党员,将民族文艺水平高的2名党员培养成民族文化传承人,将综合素质好的8名党员培养为公司骨干成员,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的同时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老达保)

同时,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文艺队党员联系一名民族文艺爱好者,通过老手带新手、师傅带徒弟、长辈带晚辈等方式结成17个“文艺队党员+群众”的对子,提升群众在文艺演出、形体礼仪、语言表达等方面技能,提高民族文艺表演的广泛性、参与性和影响力,不断稳定壮大党员文艺队伍。每月举办1至2次文艺比拼,激发群众创作活力,为群众展示演艺水平提供平台和交流学习机会,不断增进交流凝聚人心,促进村寨团结和公司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从弱小、零散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老达保芦笙舞谭春摄)

产业推动致富。通过党支部引领公司对接市场,激活民族文化活力,壮大民族文化展演规模,改变以往群众自娱自乐、时冷时热的散乱状态,真正将民族文化做成产业。当地依托底蕴深厚的民族传统歌舞,发挥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势,挖掘整理和提升创作一系列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民族特色节目,融合绿色产业、高原农业等特色,建设具有拉祜族传统特色的芦笙坊、青竹坊、陀螺坊、艺织坊、农耕坊、根雕坊、茶吟坊、舂香坊8个民族特色产品展示区,打造集民族文化、农业观光、休闲渡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老达保)

此外,以党员户为示范,打造别具一格的拉祜族传统农耕文化,在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头成为致富能手。党的十八大代表李娜倮带头创办拉祜农家乐,年均增收10万元,成为脱贫致富领军人,并于2016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依托民族节庆、文化研讨、巡回展演等活动,以应邀参加央视、国家大剧院及全国性大型演出为契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拉祜同胞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老达保)

自2013年至今,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完成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11.6万余人次,受邀外出演出200余场次,实现演出总收入384余万元。其中,群众分红250万元。全村119户494人互帮互助,实现从老人到小孩人人受益。

(文艺比拼)

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40.69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1240元,90户3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年,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澜沧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