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西盟县坚持以带贫效果为主要目标,通过优先支持瞄准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项目,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的步伐,使宝贵的资金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最大作用。
通过探索建立产业发展的带贫减贫长效机制,实施政策的引导、环境的营造、资本的杠杆作用,支持引导地方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组织带动贫困户发展,建立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形成可持续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送钱送物式扶贫,帮助贫困地区从“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并建立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一整套帮扶方案和体系,真正从根子上解决了贫困问题。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依靠发展产业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与推动生活富裕的长效机制。
对于贫困乡村的产业扶贫而言,农业是最核心的产业。对于已经脱贫的贫困县来说,必须加快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带贫机制,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中打下的产业基础,继续加大投入产业力度,培养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要转变工作思路,既抓生产、规模,也抓技术、市场、品牌,推动乡村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
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溢出效应
脱贫攻坚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农村治理由粗放迈向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五级书记抓扶贫,所有部门齐参与。过去以部门条线为主的农村管理,变成了条块结合的立体多维管理;过去以条线为主的信息,如今通过多轮的贫困户精准识别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对接和融合。一个部门的数据发生变化,其他部门都随之比对变动。对每一户、每个村、每个乡镇乃至每个县的情况,有了更加及时精确的反映,真正构建起农村管理的大数据系统,为农村的精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层精细化治理系统已经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开始自我改造,并适应目前农村的治理环境。
同样,乡村振兴也需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党委政府要对农村的情况掌握得更加精准,措施更加精准,从而促进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因此,必须推动乡村振兴迈向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溢出效应
脱贫攻坚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稳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西盟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所有帮扶干部走村入户,积极宣传政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完善村庄治理,加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力量,给农村带来了思想观念、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智力支持,也增进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增进干部对国情、广大农村的了解和理解。
同时,结合西盟实际,在村民小组中成立“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由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推荐选举产生出生产、生活、宣传和治安等委员,为解决村“两委”人手少、事务多、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开辟了新路,全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升了党组织的组织力,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也为乡村振兴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这次疫情防控中,各级基层组织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把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全面有效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就地变身为“疫情防控服务队”,全面建立区县、乡镇以及社区(村)防控网络,切实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溢出效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培养锻炼一大批优秀干部的溢出效应
党选拔干部人才的用人导向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脱贫攻坚越往后困难越多、挑战越强、压力越大,很多时候都会面临“造不出血”“输不进血”的窘境,除却扶贫的压力之外,扶志的难度也不容小觑,“等靠要”“吃政策”“不愿脱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此挑战,对干部锤炼力度不可谓不大,如何让扶贫干部站得住脚、定得下神,找到问题的症结、冲破思想的桎梏、克服退缩的胆怯?考验的是干部的责任和担当,需要依靠一支“铁军”来完成。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西盟县的实践回答了如何培养这支队伍的命题。从最初的政策学习,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干部随时都面临能力考验,在能力提升上,干部从最初只会学习政策、凡事都等上级安排的“等靠要”思想,转变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挑起脱贫攻坚的大梁;在驻村帮扶上,干部从以前的不会扶贫、不懂扶贫,转变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抓产业、抓发展、抓人居环境提升等等。通过这些,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历练干部的平台,一大批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使用,从根本上破解了干部人才队伍瓶颈的制约,打造了一支“懂扶贫、会扶贫、素质高、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