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开家与杨建华全家)
一个11岁的女孩,
为什么有双38码的脚!
你不停地回望山头,
说那是爸爸的坟头,
我说你爸爸是个好人,
他为傈僳山寨太奔波,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两行泪水从脸颊滑过!
却依然是双眉紧锁,
一个不会再笑的女孩,
让人心碎让人心痛!
……
这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丽江市永胜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吕开家写给11岁女孩杨江艳的诗。2018年3月13日,身为永胜县鲁地拉镇格克村委会副主任,杨江艳的爸爸杨建华在开展扶贫工作时牺牲,年仅35岁。父亲牺牲后,杨江艳再没笑过。杨建华去世后,吕开家来到其家中,看到了杨建华年迈的双亲、多病的遗孀和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在目睹了杨江艳从一个爱笑的女孩变成不会笑,身为杨建华扶贫路上的战友,吕开家心痛难当,写下了这首诗——《一个不会笑的女孩》。也从那一刻起,吕开家毅然决定:替英雄尽孝并抚养其孩子长大成人。
曾经爱笑的女孩,如今不会笑了
阳光穿过层层远山,从山顶中露下微光,洒向了江面。在阳光的照耀下,碧蓝色的金沙江深深嵌入两旁的远山中,遥远且幽长,远方雾蒙蒙中泛着白白的亮光。位于金沙江边的鲁地拉镇格克村很美,这种美是建立在重峦叠嶂的大山之下,格克村近几年才通车、通电。
12月15日,此时正是冬季,尽管鲁地拉的冬天仍然温暖,但江边的风很大,站在依山而建的农田中,呼啸而过的风把耳朵打得生疼。正上小学六年级的杨江艳,黝黑的皮肤藏不住瘦弱的身体。见到她时,她正抱着一个半大的南瓜,步伐有些吃力,搬到剁猪食的菜板上后,她熟练地将南瓜分割成小块,装进盆里,到猪圈里给猪喂食,“你们快吃,快点长大。”杨江艳一边喂食,一边喃喃道,她将视野转向了远山下的金沙江,眉头紧锁。父亲杨建华去世后,她就常常凝视远方,这个原本爱笑的女孩,如今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
(杨江艳)
35岁傈僳族村干部扶贫时牺牲
杨江艳的父亲杨建华200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学历。2016年5月结束10年代课老师生涯,被村民推选为永胜县鲁地拉镇格克村委会副主任。而此时,正是永胜县特别是鲁地拉镇脱贫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的时期。
2018年3月,格克村委会召开会议安排落实扶贫项目库采集工作,杨建华负责达代坪和火炭坪小组的信息采集工作。因为这两个组都是傈僳族,语言不通,身为傈僳族的杨建华还负责翻译工作。项目库开放时间有限制,达代坪和火炭坪距离又较远,平均每个贫困户间需要走个2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收集到位,熬夜整理资料成了杨建华的家常便饭。
(杨建华)
2018年3月13日,和往常一样,午饭后,杨建华带领小组成员在村活动场所向前来的村民采集信息,才刚刚填了3户,杨建华就口鼻流血。当时他认为自己年轻力壮,口鼻流血是前些日子熬夜上火导致,便不在意地用冷水拍脸洗头,可没能止住血。看杨建华流血不止,同事们慌了,连忙架着他往村医家送。“我们一组人送他时,他还大吼着让我们留下两个人继续采集信息。”同事哽咽道,“但当我们把他送到村医家门口时,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就只有7分钟,人就没了。”40多岁的同事讲着眼睛就红了起来,“他才35岁!如果我们村子里路好的话,可能还有抢救的机会。”
父亲,最熟悉的陌生人
杨建华家住达代坪村小组,与格克村委会隔着一条深箐,两个村小组两两相望,但到达却需要绕行12公里。
杨建华家的房檐下,摆着一辆“豪爵”摩托车,这是杨建华生前留下的。
(吕开家帮助杨建华妻子改造畜圈)
说起自己的父亲,杨江艳没有很深的印象。因为大多数时候,她起床时,父亲已经出门;她睡觉时,父亲还没到家。即便与父亲相处的时间短暂,但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父亲那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关心和歉意。“我想爸爸了……”说到“爸爸”两字,杨江艳红红的眼眶里滑下泪水,她想用衣袖把泪擦干,但是眼泪依然止不住地往下落。从前,杨江艳不知道爸爸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她一年里只有生病时才能见到爸爸。“那次我发高烧了,爸爸骑着摩托车来接我,那是我和爸爸待得最久的一次。”在杨江艳睡下后,杨建华又骑着摩托车,消失在大山的夜色中。
为修路,无偿让出自家4块地
大山里没有灯,路不好走,但这却是达代坪村小组10多年里最好的路。脚下的路是杨建华去世前一年刚建成的。修路时,杨建华带头让出了自家的4块土地,而且不要一分补偿。在他的积极协调下,这条通组公路没用一分赔偿款就顺利修通了。
“相比起村里通路,我们农田的损失算不了什么。因为有了路,我们深山里的傈僳族才有走出去的希望。”杨建华生前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他是为村里牺牲的,我们家人没有什么要求”
杨建华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奔走在家——村委会——农户家的山路上,灿烂星河照亮着他前行的路。路因他而生,他因扶贫而走。在他去世后第二天,永胜县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吕开家也顺着这条土路,第一时间赶到了他家中。从永胜县城开车到杨建华家,需要6个小时,中途还需要车上船渡江,沿山而挖的土路十分凶险。这条土路仅能供一辆车通行,如遇两辆车错车,必须退至宽敞地段,这一退至少需要10分钟车程。驾驶员在驾驶时必须让车辆紧贴岩壁,岩壁另一边是悬崖,悬崖下是那深不见底的金沙江,让人望而生畏。格克村委会到杨建华家只有12公里的车程,但这段路吕开家走得十分艰难。
吕开家一行到达杨建华家时,映入眼帘的是3间“平房”。所谓的平房其实就是木头架子搭起来的一个像房的建筑,很破烂,与旁边扶贫盖起的新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杨建华家属只会说傈僳语,沟通交流不便,只能通过杨建华姐夫翻译才能交流。
当吕开家把永胜县委授予的优秀党员荣誉证书交给杨建华的父亲杨德清时,杨德清布满血丝的眼里再次湿润,黑黢黢的手上还带着泥,颤颤巍巍地接过证书,眼泪止不住地流……
吕开家问杨德清对组织有什么要求,这位抱着证书痛哭的父亲,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没有什么要求,他是为村里牺牲的,我们家人没有什么要求。”杨德清一句话让现场所有人沉默了。这一句话,让前来慰问的吕开家心更痛了。
让人心痛的记事簿
“但是这样一个家庭,不可能没有困难。”吕开家发现堂屋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印有“县委党校”字样的文件袋,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吕开家打开了文件袋,找到一个记事簿,里面记录着发放臭参种子的名单、修建蓄水池投工投劳情况等。因为远在深山,达代坪和火炭坪都非常缺水,由于山高箐深,引水沟路较长,水沟垮塌,人民群众都没有水吃。此前,只要没有水,杨建华都要去检查沟路,遇到晚上,他就打上电筒与村小组长一起去检查。
2017年,村里争取了种植50亩臭参的指标,但无论怎样宣传,群众就是不愿意种,于是杨建华自己带头种植了2亩。
杨建华留下的笔记,吕开家没有看完,短短几页笔记,却让这个军人出生的扶贫总队长泪水打湿了衣袖。
吕开家是四川人,在云南从军28年,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带兵的团长,2014年转业到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2月,永胜县委希望派一个能力强的干部任副书记和总队长,为永胜的脱贫攻坚打好最后的决战,吕开家来了。
“两极分化严重,心都碎了”
“一脚踏进永胜,心都碎了。”这是吕开家来到永胜的第一感受。
永胜是一个“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地方,这是由永胜的地理结构造成的,一方面坝区很富,袁隆平实施的杂交水稻亩产世界纪录就在永胜。另一方面山区很穷,鲁地拉、东山等很多山村的老人和小孩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甚至没有看到过汽车。山区以僳僳族和彝族为主,孩子们在上学之前,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因此,山区孩子到了小学需要有2到3年的时间才能听懂汉语。
僳僳族的女孩子,大部分十三四岁就嫁人,因为只有趁孩子还不懂事就嫁人,村里才会少一点单身汉。尽管如此,山区的单身男子比例仍非常高,一般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现在政府政策好,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但是有些老乡还不愿去,为什么?”吕开家说,“因为他们不愿意没有自信,这是众多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不是靠一年两年就能改变的。”因此,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脚下沾的泥土越多,离老百姓的心就越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吕开家带着扶贫工作队跑遍了永胜143个乡村。
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信
“去杨建华家中慰问的那天,可能是我来永胜后最难过的一天。”吕开家回忆道,当时,灵堂边有一个小女孩,她深深地低着头,双手搭在膝盖上,手指在膝盖来回抠动,眼泪从她的脸颊滑落,滴在磨得黑亮的浅色牛仔裤上,一点一点,很快就打湿了大半条裤子。
她就是杨建华的女儿——杨江艳。”叫了她好一会儿,她才缓缓抬起了头。这是一张不该出现在一个如花女孩脸上的表情,她双眉紧锁,在紧锁的眉头里,有一种倔强的凝重。”
(吕开家夫妻送杨江艳上学)
杨江艳的同学告诉吕开家,说她的成绩是班里的第一名,是班上最爱笑的一个女生。但从那以后,杨江艳几乎不会笑了。12月12日,在杨建华去世后的第640天,我们见到了杨江艳。这个12岁的女孩提到父亲两个字时,仍是痛苦,在这个山村里,悲伤成为了常客,眼泪也成为了最无助的表达。前几天,难掩对父亲的思念,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尽管这封信已经永远寄不出去了。
你为民尽忠,我为你尽孝
由于杨建华只是一个村干部,还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因此,他的死亡补偿并不多。杨建华是家中独子,家里两位老人近70岁,且体弱多病,妻子身体也不好,11岁的女儿才上小学五年级。杨建华担任村干部期间,帮助了很多贫困户,自己家却成了贫困户。吕开家与家人商量后,又和杨建华父母商量,决定与这个家庭结下“亲家”,赡养杨建华的父母和遗孀,并承诺将杨建华的孩子抚养成人,从那一刻起,吕开家在永胜就多了一个“家”。
(吕开家和杨建华一家)
吕开家认下这个一辈子的“挂联户”时,已经51岁。他怕自己以后因为年龄原因,无法承担后面的责任,还特意把妻子和儿子叫来,让他们一起来和他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把孩子供养上大学,回来建设家乡,为杨建华的父母送终尽孝。杨建华的同事和村民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帮助。
杨建华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他的战友们却仍在大山坚守。2018年,格克村委会积极探索适合格克村发展的产业,以达代坪小组为试点,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达代坪小组投资55.7万元,养殖黑猪270头,种植花椒500亩,小米辣100亩,甜菜豌豆60亩,破解达代坪小组的“产业荒”问题。
我们随吕开家来到格克村时,新挖土路已经能通进村里。村子里,处处是新修的畜牧圈、厕所、新房。亮堂、崭新的新房,与一旁破旧低矮的老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以后回村做像爸爸一样的村干部。”杨江艳说,语气里多了几丝开朗。爽朗的笑声从新修的院子里传来,萦绕在金沙江畔。大家的眼里,都闪着希望的光芒。
(吕开家在格克村委会)
他们的努力,让远山重绽笑容
永胜县像杨建华一样倒在扶贫战线上的英雄一共有6位,他们中最年轻者仅有35岁,最年长者67岁,他们把生命献给了扶贫这场硬仗。2014年至2019年底,永胜县累计脱贫15117户58912人,扶贫村脱贫出列94个,至2019年底还有未脱贫人口1094户3303人,脱贫发生率为0.97%。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无名英雄的付出。
两年来,吕开家先后为杨建华家修建房屋、整理院坝、帮扶产业、教育孩子等,投入10多万元。杨建华的11岁女儿是一个很爱笑的孩子,但是,自从她的父亲走了以后就再也不会笑了,每当看到小小年龄的江艳,每天总是双眉紧锁的样子就很心痛,吕开家说,这一辈子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让孩子笑起来,笑得灿若星河……(王兴智 吕开家)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