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走进云南普洱市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南本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傣族村寨。寨子四周青山环绕,蝉声阵阵,一排排别具一格的傣族风情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串户路、一幅幅寓意生动的民族风俗墙画、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映入眼帘,芒果树挂满果实,双龙泉水绕村而过,稻田里的秧苗开始抽绿,寨子内的学校书声朗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俨然一副山水田园画卷。
南本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傣族村寨,村落依山而建,“南”傣语意为水,“本”为冒水的意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本村小组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就是这“活水”之源。
龙潭乡龙潭村南本村民小组位于思澜公路59公里处,距离龙潭乡政府7公里,国土面积4.95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13户46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2770元,南本党支部有党员14名。近年来,南本党支部积极发挥“磁铁”精神,14名党员像磁铁一样将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引领傣族群众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用汗水和智慧共筑幸福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
党支部凝聚发展向心力
南本党支部聚焦贫困群众,像一团火焰般温暖和激励贫困群众,发挥“一个党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把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统领、党员引领,整合协调各项惠农政策资源,打好“党支部+”的“组合拳”,凝聚各方力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开启“党支部+培训”帮扶模式,围绕家禽养殖、咖啡种植、手工织锦等技术,先后邀请10余名行业专家,开展切合村民需求的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400余人次,增强群众致富本领。
采取“党支部+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扶贫利益联结的方式,结合区位优势及产业发展形势,通过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土地入股分红等经营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与1个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通过发展咖啡、坚果、芒果等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现有咖啡种植产业935亩,新发展芒果种植近200亩,租赁570亩土地给金陵药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石斛产业。
注重“党支部+感恩教育”,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组织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场次,党员突出“双带”作用,成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先锋队,不断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发挥“党支部+惠民工程”,以实施省级示范村、南本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等系列惠民工程建设为契机,争取到多个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旅游标识、民族风俗墙画制作,大力推进南本村民小组特色景观打造、民房提升改造、村组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安全等,建设寨门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建设拱桥2座,修建缅寺1座,铺设长400米的鹅卵石栈道1条,建设面积35平方米的公厕1座,修复长1500米的道路2条,建设10立方米、5.7立方米水池各一个,让村民住进安心房、走上平坦路、喝上放心水,为南本小组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的南本小组,家家新房宽敞明亮,串户路实现100%硬化,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抓实“党支部+环境整治”,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线,党支部牵头组织对村民进行宣传,党员代表入户走访、征求村民意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打造充满活力的乡村卫生治理机制。采用“党支部+村规民约+农户”模式,建立党组织领导、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联合机制,实行“一户一责任牌”,在每家每户门口显眼处都挂着一块木制的“卫生责任牌”,明确户主为责任人,为每一户农户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切实履行环境卫生责任义务,在此基础上,每月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开展卫生整治2次。党支部以党员先锋队为载体,党员积极亮身份、作示范,推行一名党员监督一片责任区的责任落实机制,党员成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监督员、宣传员、协调员,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乡村文化提振内生动力
南本傣锦以红黄蓝绿紫色为主色,所织图案有波纹、塔纹等,色彩强烈、纹样清晰,富有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南本党支部坚持“党建”与“民族文化”融合提升,突出民族文化保护,推动党建促民族文化自信发展。南本村民小组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傣族特色村落,除过“傣历年泼水节”大节外,还延续着祭秧节、开门节、关门节、尝新米节、祭寨心、祭竜等传统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获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活态方式传承,有传统音乐、传统纺织、传统饮食等,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2人(岩相传统音乐象脚鼓,玉保织布)。手工服装服饰、手工艺品等多次到南博会等相关活动现场进行展销,民族特色产品经济价值凸显,助力群众增收。
通过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动各民族同心向党,和谐共荣,携手奋进。党支部充分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通过亮身份,树标杆,坚持两个“围绕”,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南本小组被获批“省级文明村”称号。(李静 赵校艳)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