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红河: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时间:2020-05-15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代基凯 李捷​

有人说,不到滇西,不知云南美。大滇西旅游环线从高原峡谷到雪山草甸,从江河湖泊到古城韵味,从海拔700米至6700米,汇聚了七彩云南核心旅游资源,多彩自然风光,灿烂历史文化,多元民族风情都在这里绽放魅力……

这条云南专属的高颜值神秘大滇西旅游环线是云南省委、省政府顺应全域旅游发展形势,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随着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扩容,交通、半山酒店、新兴旅游业态的加速推进,云南的自然、人文、边境风光等独特资源被完美串联,既有利于各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又能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的叠加,加快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梅)

红河州是中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这里有世界非遗千年哈尼梯田、钟灵毓秀的千年临安古城、温润如玉的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讲述历史、百年开埠通商见证腾飞、百年云锡矿业浴火重生、百年过桥米线回味无穷,“三千四百年”是红河州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

在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艳梅看来,红河州被纳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又一次同其他有关州市一起进入了新的起跑线,为红河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为红河州打造成为旅游新方向提供了重要平台。

找准定位 发挥优势

张艳梅表示,为打造好“云南旅游新方向”,红河州将依托“三千四百年”文化名片,进一步找准红河文化旅游发展方位,发挥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世界级资源优势,围绕“把大滇西打造成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旅融合、路景一体、智慧友好的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这一目标,既按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目标统一发力、又结合红河资源禀赋和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努力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整合哈尼梯田生态文化旅游区、“一湖两城”古城文化旅游区、弥勒福地康体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区、中越边境文化旅游区、滇南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区、滇越铁路“米轨时光”文化旅游体验带“五区一带”资源要素,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并依托富集的生态自然资源优势,重点策划建设半山酒店,将红河州打造成大滇西旅游环线上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璀璨明珠。

抓住机遇 实施战略

红河州将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优化空间及产品布局,着力实施“旅游+”和“+旅游”全域发展战略,通过3至5年的投资建设,使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旅游产品、旅游业态供给更加丰富,最大限度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旅游产品和综合服务体系。

目前,红河州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建设布局,初步梳理出旅游项目185个,其中包括旅游公共交通类项目33个,旅游基础设施类项目88个,旅游产品类项目64个。

在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规划中,红河州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按照半山酒店定位、风格、格局、路径四要素要求,提出“两个聚焦、五个明确”(聚焦哈尼梯田、聚焦重点资源,明确项目、明确目标、明确主体、明确设计、明确时间节点)的工作部署,重点推动半山酒店建设,目前初步梳理出半山酒店项目60个,包括在建项目32个,前期项目28个。

(可邑森林酒店)

半山酒店的“红河实践”

按照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要求,红河州依托哈尼梯田这一极致景观,围绕打造哈尼梯田顶级IP,筹备建设一批位于梯田旁的半山酒店。

元阳江外花窝窝酒店、元阳普高老寨花窝窝酒店、乡伴·原舍慕拉雅酒店三个项目均位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周边自然环境优良,哈尼民族文化浓郁,空气负氧离子充沛,窗外便有美不胜收的梯田景色尽收眼底,是多个综艺影视栏目的取景地及拍摄地。项目依托世界遗产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资源,在客房中就可观赏梯田、云海、蘑菇村庄等梯田景观。酒店内每个居住单元,都有绝佳的观景角度和视野,空间内部保证了自身和村落、梯田的协调和统一。

(阿者科)

(哈尼小镇 佟忠义摄)

红河县康藤石头寨自驾车帐篷营地位于哈尼梯田之畔“石头寨”红河县甲寅镇石头寨村,打造以“帐篷露营度假”为核心的全新休闲度假模式,建设低碳环保绿色的高端帐篷度假营地。同时,配套建设停车场、康养游步道、帐篷营地、附属配套建筑及相关服务设施,让游客体验“一站式”服务。

在全省打造“半山酒店”的规划布局下,红河州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并已走在前列。下一步,红河州将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设要求,高规格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让“梦想红河”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代基凯 李捷)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