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邑村把85%的森林覆盖率、阿细跳月民族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三产融合’为载体,立足民族团结谋发展,让村民家门口创业、就业,全村在‘融合’中就业的村民达300余人,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30多家,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600元发展到现在的18000元。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接触交往的外来游客多了,更开明、开化了。”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曾虎龙对笔者说,云南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以“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为载体,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成功获评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可邑村村民、72岁的阿细文化传承人毕贵云老人在向本村阿细女孩传承口弦)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创建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村在‘三产融合’中,大力开展‘党员帮扶带富工程’促成了可邑村发展有人帮、有榜样、有示范,发挥出党员在示范创建中的先锋作用。”可邑村党支部书记毕辉说。
可邑村在创建活动中,紧扣“三产”这个增长点,打破以往村小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为“集约式”管理,实行“党员帮扶带富工程”,由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与村中生产经营、种植养殖、贫困户结成创业帮扶对子,帮助申请“贷款”,交流致富经验,重点扶持以餐饮、住宿、文化产品为主的旅游延伸产业,先后带动15户群众发展了农家乐,年收入达5至10万元。
(村民们在景区接待外地游客)
该村还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建设可邑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依托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中国农大博士村村行”专业现场教学活动,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每年选拔培养1至2名“产业型”“绩优型”“示范型”产业模范典型,积极引导党员群众盘活房产、地产、山林等资产,积极培育和选好产业“领头雁”,用好用活“产业尖兵”,实现支部引领、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富户带贫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党建引领的“产业型”发展典型。
(村里通过通俗易懂的墙体阿细文化向游客宣传民族团结)
目前,该村共培育出从事种植、养殖、运输的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20余户,培养专家人才50余名,有专门生产加工刺绣品、制作民族乐器的熟练技术能手40余人,申报创建刺绣微型企业1个,进一步补齐了人才短板,辐射带动周边蚂蚁哨、法雨哨、小龙潭、花口等村寨发展农家乐、羊汤锅、度假村、传统民族服饰、民族刺绣、三弦制作等第三产业30余户,力促“三产融合”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取得了“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的脱贫攻坚氛围。
(村里的党建旅游经营示范户)
“我在村里当导游已经有5年了,党的民族政策越来越好了,有培训、就业等帮扶政策。如今,我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有了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可邑村村民、导游赵建梅说。可邑村聚焦“旅游+”打造“阿细品牌”,运用演艺、娱乐、节庆、会展以及文化餐饮、旅游商品、特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把阿细文化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将得天独厚的阿细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品牌形象塑造迅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引进云帆酒店管理公司、阿细蜜源等10余家中小型商家入驻,发展“森林度假酒店”高端服务、“帐篷酒店”体验式住宿、“彝家八大碗”特色餐饮、“高老庄”民族风味、“默默吧”等旅游业态。
(村里利用生态优势引进云帆酒店管理公司后投资兴建的森林酒店)
可邑村还开发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小三弦、刺绣、挂包、银器饰品等彝族风情旅游系列商品及阿细骨头参、核桃、蜂蜜等农业特色旅游商品,带动61户村民发展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作等“三产融合”催生的产业,户均增收5万元,走出了一条“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
2019年,可邑村命名为“云南省特色旅游村”,全村增收65万余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年劳务收入达2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寨92户287人贫困户增收致富。
(村里良好的生态优势吸引了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没有发展网上销售之前,我家的蜂蜜采回来拿去市场上卖不到理想的价格,自从搭上‘互联网’快车,蜂蜜在家门口就以200多元钱一公斤的价格卖出去了。”可邑村蜜蜂养殖户毕陈生对笔者说。在融合发展中,可邑村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相继搭建起线上、线下两大平台,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依托当地土蜂蜜、核桃等农特产品物产丰富的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包装策划一批以彝家老腊肉、油鸡棕、腊肉、土鸡蛋、核桃等为主的农特产品,在互联网线下让“土产”变“精品”。
(可邑村的农村淘宝店)
该村在互联网线上对酒店、景区、农特产品、小吃、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等旅游消费科目进行捆绑营销,通过“农民生产产品—甄选产品—包装产品—互联网推广产品”模式运营。同时,积极推进全村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突破旅游与创建短板。还与市内多家电商对接,吸引了阿细蜜源、菊婶骨参等网商入驻,开发销售土鸡蛋、蜂蜜、民族传统刺绣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打造可邑“最美淘宝村”,并结合全村实际,成立电子商务专业团队,发展壮大经济林果、特色养殖业、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形成文旅、农旅、产村融合的大发展格局,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荣获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光荣称号。(赵树龙)
(村民跳起欢快的阿细跳月迎接游客)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