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澜沧:全面攻克“直过民族”地区贫困难题

时间:2020-04-21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佚名

云南普洱市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加快“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区位性贫困、条件性贫困、素质性贫困、意识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等突出问题,建立“4842”机制,建强上下联动的“四级”组织机构,落实合力攻坚的“八类”主体责任,建立建强监督检查“四支”队伍,严格奖惩并重的“双向”考评问责机制,做到扶贫工作优先研究、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措施优先落实,紧扣“十个”坚持,攻克“直过民族”地区贫困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澜沧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旅游产业促脱贫王承吉摄)

坚持靶向发力 夯实精准脱贫基础

澜沧县紧盯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两大任务,聚焦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采取“十看十步”工作法,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找准贫困对象,按照“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采取“十看十步”工作法,全面摸清贫困户底数和需求,精准识别贫困户,确保做到“应识尽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尽锐出战,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加大帮扶力度,按照深度贫困村选派5人、贫困村及已脱贫出列村选派3人的标准,足额选派2019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695人,覆盖全县157个村(含156个贫困村)。共选派20名县级领导担任乡(镇)第一指挥长,10804名各级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建强项目库,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抓实精准帮扶,严格执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确保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精准。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9.55亿元,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村组道路建设、产业发展、饮水安全、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

(林下种植有机三七)

坚持发展产业 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澜沧县紧紧围绕“4+5”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3种产业发展模式,做到特色产业到户、利益联结到户、金融支持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到人,带动和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

提质增效茶叶、畜牧、蔗糖、冬早蔬菜4个传统产业。突出做优茶产业,做大做强畜牧业,稳步发展蔗糖产业,积极开发冬早蔬菜产业。到2019年,全县实现茶叶产值19.73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2.6万户9.3万人,人均增收7046元。畜牧业实现产值12.3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5.6万户20.5万人,人均增收3195元。蔗糖产业实现产值4.8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6万户6.59万人,人均增收4376元。冬早蔬菜产业实现总产值3.2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9万户7.7万人,人均增收1622元。

培育做优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劳务等5个特色产业。到2019年,全县林业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17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3.5万户12.18万人,人均增收854元。热带水果产业实现产值1.9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0.91万户2.78万人,人均增收2662元。香料产业实现产值465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23万户4.1万人,人均增收307元。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收入5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0.8万户3.04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大力开展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的农村劳务产业。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3万人次(其中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8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7.04亿元,人均增收9402元。

(澜沧有组织输出务工人员)

坚持稳定就业 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澜沧县紧紧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和技能需求,按照“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紧扣“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供需对接、稳定就业”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1.9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16.75万人次。全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84万人次。

着力抓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开展双创扶持,实现自身发展和带动创业就业的双赢。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7148户,发放贷款金额6.77亿元,带动就业11438人,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着力抓实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4418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4758人次。打造创建就业扶贫车间29个,吸纳劳动力就业6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68人。

(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坚持抓好教育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澜沧县瞄准“素质短板”,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就学、资助,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为重点,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

全面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聚焦适龄、精准核查”的原则,制定控辍保学“一县一案、一校一策、一生一卡”工作方案,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2014年以来,全县发放各类资助补助77778.5万元,惠及128.06万人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86亿元,实施“全面改薄”、校安工程等项目,各项工作均达到评估标准要求,于2019年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饮水安全有保障)

坚持健康扶贫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澜沧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薄弱环节,优化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

切实加强卫生硬件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06亿元,实施县、乡(镇)、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2019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21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18人,核定编制床位数1480张,实现全县148个标准化卫生室村医持证上岗。

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医保“一补二免三提四要”和大病保险“一降二提一扩大”倾斜政策,全面落实医疗救助政策。严格落实三类贫困人员享受政府代缴保费政策,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切实加强疾病筛查与救治。全面掌握全县农业户籍常住人口健康状况,核实核准患病家庭中患病人员、病种、病情转归等信息。完善健康扶贫信息管理机制,全县定点医疗机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报,减少群众垫资和看病成本。

切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家庭医生团队,全县共有46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生态治理工程)

坚持多措并举 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澜沧县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采取组织县内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和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住房安全等级认定,全面摸清底数,明确改造方式。按照片区成立技术指导组,依托县内专业技术队伍,并充分发挥监理公司作用,对危房改造进行质量监督。2014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6287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8718户,实现“住人无危房、危房不住人”目标。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9年末,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6361户22620人已全部搬迁入住新居,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完成配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和就业得以落实,确保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

坚持应保尽保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力推进社会保障政策落实。

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措施,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对象、标准、管理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全面落实残疾人补贴。从2016年起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16年来,全县累计向27502人次残疾人发放困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1318.21万元。全面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待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165582人已全部参保,符合政府代缴的54979人已全部落实代缴政策,符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30478人已全部享受待遇。

坚持补齐短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4年以来,全县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514件,有效解决41.2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157个行政村到县城及所在乡(镇)公路全部实现道路硬化,乡(镇)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及通邮率均达到100%。

大力实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程。全县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方式主要有卫星、有线、无线3种,行政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均达99%以上。

大力实施网络宽带通达工程。全县157个行政村及行政村所在地学校和卫生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光纤网络宽带覆盖全县157个行政村,自然村4G信号覆盖率达93%以上。

大力实施电力保障工程。2014年以来,澜沧县电网建设总投资5.1亿,实现全县157个行政村100%通动力电,农户生活用电达到标准。

坚持真情帮扶 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澜沧县委、政府紧紧抓住上海市黄浦区对口帮扶、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帮扶项目落地实施、取得实效。

借力华能集团帮扶。华能集团在推动澜沧县脱贫攻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提升素质能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六大工程集中发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实现132个“直过民族”村精准扶贫项目全覆盖,“直过民族”聚居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深化上海市黄浦区对口帮扶。从1996年对口帮扶起,上海市黄浦区以扶真贫、真扶贫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6亿元,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医疗卫生、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有力地助推了澜沧县的脱贫攻坚。

坚持科技引领 增添脱贫活力动能

澜沧县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借助以“时代楷模”朱有勇为代表的院士、专家的人力和智力帮扶,开展科技扶贫,确定实施了有机中药材产业、冬季马铃薯产业、冬早蔬菜产业等科技扶贫产业示范项目,通过推行“12345”“技能+产业”科技扶贫模式,大幅度提升扶贫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助推全县脱贫摘帽。

通过科技扶贫,澜沧县推广了林下有机三七创新技术和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培养了一批实用型的乡土人才,建成11个林下有机三七科技成果和15个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引进9家科技企业落户澜沧,促进了以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为代表的一批村寨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唯有实干,方能决胜。澜沧县干群同心、尽锐出战、冲刺脱贫,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已基本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均有保障,交通、电力、广播电视覆盖率、网络宽带覆盖率、医疗设施、活动场所均已达标。澜沧县各族干部群众正在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澜沧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