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新春走基层】搬进新家园过上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20-01-22 14:03:58   |  来源: 中国网七彩云南   |   作者:李明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木楞房,现在砖瓦新楼房;走路把你想,以前走路一腿泥,现在家家通硬化……”在怒江州福贡县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数排黄墙灰瓦的楼房整齐坐落,一本红黄相间的“巨型书”《福贡人民十谢共产党》格外引人注目。

“现在国家政策好,不但住上了新房子,在门口就能工作,可好了。”今年46岁的李秀珍在由珠海援建的扶贫车间里边介绍边麻利地往侧挂(一种傈僳族女式服饰)上缝珠子。

李秀珍一家以前住在距集中安置点十多公里的山上。以前主要就是种玉米,养鸡,收入也不多。

(李秀珍在扶贫车间工作)

“种了满山坡,收成一箩筐。”一旁的村干部介绍,李秀珍一家原来住的是木板房,也不稳固。

2018年3月,福贡县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2019年春节前夕,安置点的搬迁户正式入住。李秀珍一家也走出大山,住进120平米的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这个安置点建有11栋安置楼,340套安置房,占地面积80亩。搬迁户共覆盖“两乡十村”,其中匹河怒族乡8个行政村、子里甲乡2个行政村。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户319户1204人。

(村民在扶贫车间工作)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据了解,为了能让搬迁百姓实现就近就业。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建了扶贫车间,共建立棒球、竹编、民族服装等4个扶贫车间,为不少因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而不能外出打工的人,实现了楼下就近务工。

李秀珍从第一个扶贫车间开始运作就来了。先是在棒球车间干了3个月,后又转到民族服装车间。“现在我在这个车间,这17天来就赚了1100多块钱。”

(扶贫车间生产的部分产品)

同时,李秀珍的丈夫当上了生态护林员,还买了一辆小三轮车,搞起了营运。家里的孩子也出去外面打工了,日子正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和李秀珍一样的还有阿那信一家。

“那叫一个苦,就住石头房,下雨从山上往下滚石头,一直提心吊胆的;去赶集也要走着去,在山上爬上爬下,一年到头在地里也刨不出几个钱。”对比以前的生活,阿那信直言道。

(阿那信在自家客厅)

搬到安置点后,她在小区里的公益岗位上当起了保洁员,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国家的各项补贴也让她心里更有了底。

这几年,儿子和儿媳妇在福建务工,一个月两人加起来能挣8000多块钱。再加上自家山上种的11亩草果和11亩核桃都快要挂果,“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更让阿那信欣喜的是,她家还分到了22平米的菜地。

原来,这个安置点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安置户”发展模式,整理外围15亩闲置土地,实施了“微菜园”项目,即承载了农村人那份特有的菜园情结,又进一步降低了日常生活的支出成本,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阿那信的菜地里种着白菜、葱等蔬菜,每天晚饭过后,闲不住的阿那信都会来到菜园里,除除草,看下蔬菜长势,展望着未来的美好日子。(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