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文山州将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助推精准扶贫、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紧紧扭住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育、使用的关键环节,不断强化领导、完善机制、深化载体、创新方式,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如今,在壮乡苗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正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
高位推动 强化责任体系落实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动力。作为边疆贫困地区,文山州委审时度势,先后在州委九届七次全会、全州农村工作会和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以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产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数量超多、规模超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制定出台《文山州实施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建立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农业产业及人才培育工作。文山州人才办结合州委的安排部署,分年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州级遴选培育1000名、各县(市)分类培育2000名的分级培育模式,建立州、县、乡三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强化措施,以项目化形式推动落实,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各县(市)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凝聚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到2020年,计划建成600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育17000名左右农村实用人才,实现每个村有农村实用人才支撑、有技术能人带动发展的特色产业。
抓实选育 不断激活源头活水
农村实用人才涉及行业广、类别多,如何分门别类摸清底数、因才施策、分类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文山州充分整合组织、人社、农业、林业、科技、文化、商务、供销等部门力量,积极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模式,将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农村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农村电商、打工青年等都列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才范围,并登记造册、分类建档。州级层面,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聚焦农业产业“六个100工程”,研究制定《文山州2019年农业产业发展“六个100”工程人才培养专项方案》,重点从扶持建设的100个高品质药园、100个生态蔬菜种植园、100个水果种植园、100个花卉种植园、100个畜禽养殖园和100个人工菌栽培园中,遴选出600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1200名实用技术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县级层面,依托“领头雁”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项目,采取村级调查摸底、乡镇核实推荐,县级审核认定的方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出了一批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跟踪培养。
截至目前,全州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8.33万名,切实为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主动把握新动向,整合农业、扶贫、人社、科技、妇联等部门专项资金,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培训资金、统一培训主体、统一培训队伍的“四统一”模式,在农广校、产业基地、生产车间、乡镇党校等举办培训班,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人才需求结合的“三结合”培训模式,聘请一批科技特派员和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举办形式多样的“流动课堂”,为各类实用人才“充电蓄能”。大力实施“乡情聚才”行动,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开展项目推介、招商洽谈、商业会展、企业家座谈等形式,积极向在外文山籍优秀人才推荐项目、介绍政策,回引一批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州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36万人,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488人、电商人才培训7200余人次;选派55名实用人才分别到四川、广西等地区参加培训;协调上海援滇文山联络小组投入资金120万元,用于对880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培训;成功回引194名在外文山籍优秀人才回乡创办经济实体102个,拉动投资12.6亿元,带动培养4330名“技术能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搭建平台 形成“头雁效应”
头雁展翅,群雁才能高飞。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头雁效应”,文山州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化拓展“产学研”融合机制,充分整合地区产业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园区,依托园区优惠政策和产业规模,吸引聚集一批农业产业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目前,文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砚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丘北县创业旅游示范基地、广南农特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园区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崛起,一大批农业产业“领头雁”正在创业兴业、带动发展。如: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文山州内建设了面积达6万余亩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有重楼、黄精、白芨、苦参、当归、党参等153种中药材,帮带培养3750余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头构筑“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平台,以砚山县为示范基地和种源培育中心,辐射带动周边5000余户群众,发展软籽石榴、“云岭”热情果、燕窝果等特色水果近3万亩,提振乡土人才发展信心。除此之外,云南强丰农业科技、云南中康食品、广南凯鑫企业、文山浩弘农业开发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领路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帮带培养各类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使全州农村实用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明显优化、技能水平大幅提升。马关县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回乡创业人员大力支持,木厂小伙吴天用毅然卖掉在河北邢台投资2000万元创办的公司,回乡创办文山天用食品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农业形式,带领乡亲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开展精深加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谱写了一曲曲感恩乡愁的深情乐章。广南县的谷多牧业公司,以位于那朵草场的文山高峰牛核心繁育场为核心,采取“免费提供饲种+订单回收+建档立卡户”等模式,在周边乡镇建立8个文山牛保种区,扶持带动大批乡村养殖“能手”发展养牛业,唱响了脱贫攻坚大戏。公司的真情帮扶和贴心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养殖户的发展信心。
随着人才强州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州上下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农村实用人才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明显提升,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必将在壮乡苗岭的广袤沃野上尽显其能、尽展其才,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