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接近尾声,总有人问:工作该上哪里找?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先问另一个问题:企业雇主最爱去哪里找人?
58同城招聘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9中国卓越雇主报告》。这份报告从公众影响、工作收益、企业文化、职业发展4大维度、16个指标对卓越雇主进行深度画像。
报告显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新零售、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招聘需求,活跃城市仍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为主。
其中深圳、北京、上海在企业招聘活跃城市中名列第三四五名,而最活跃的城市则是——广州。
广州作为企业最活跃、最受青睐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一方面,招聘活跃代表着企业活力的强劲,更代表着企业家对未来经济的积极预期——这在当下尤为重要。
同时,白领岗位的不断产生,也反映了广州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
雇佣,经济最精确的晴雨表
雇人,是一门学问,它决定了企业的成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很多人都曾亲历过或在媒体上读过:某上市公司被某位新CEO搞垮,某区域的销售业绩由于换了大区经理而急剧下滑,某位经理助理总是耽搁投资等决策……
为什么会这样?根据斯玛特顾问公司的研究显示,雇错一个人的代价极其高昂,相当于一家企业平均需付出15倍薪水的代价。于是,基于“试错成本”的高昂,企业提出雇佣需求往往非常谨慎,因此更能反映企业家的真实想法和企业的发展实情。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招聘活跃背后,代表了社会生产的活跃、社会总需求的活跃。
企业是否长青,既和一个企业本身的努力和运气相关,也体现出这个企业所在地即一座城市的活力相关。
2019年,广州被选为企业招聘最活跃的城市。这个结果,让人眼前一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经济的蓬勃生机。
观察一个城市的经济活跃水平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看,一是经济总量,二是经济质量,三是经济潜力,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第三个层次即经济潜力的另一种通俗说法,其实就是营商环境。
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州一直重视狠抓营商环境提升。2018年,围绕“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出新出彩”的要求,广州制定出台了《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是广州实施营商环境改革1.0方案。到了2019年,2.0方案已展开。
对于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时间是最大的隐性成本项之一。而且,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如果让开办程序挤占经营活动时间,本身就是金钱的损失。因此,将开办企业时间和程序的压缩,以及一系列的商事改革作为狠抓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可以看出广州对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诚意。
在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2.0方案中,时间成本被极大地节约出来。比如申办企业审批时间被压缩至2个工作日,电水气外线工程审批采用“串联改并联”,并将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而在纳税便利化改革方面,广州创“7个全国率先,1个全省率先”。
市场主体的活力由此而被激发了。2019年上半年,广州拥有实有市场主体218.1万户,增长13.8%,其中企业增长22.5%;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224户,企业897户。
当白领,要靠新产业的崛起
对一个城市来说,不仅仅是要有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识,重要的是这种意识必须要顺应产业的变化和转型。
在这一点上,广州主动顺应了近年来产业的变化和转型,特别是着力于高新产业土壤的培育。
2018年3月,广州印发《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广州IAB产业总规模要超10000亿。“IAB”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英文简写。
发力IAB产业,这是一座城市基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的理性选择。近年来,传统产业如石化、汽车和商贸等都面临瓶颈,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环保压力、汽车市场饱和、电子商务线上替代等因素,都在影响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广州必须找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既要发挥原有优势,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又要顺应未来产业变革的趋势,为城市积蓄动能。显然,IAB产业是最好的选择。
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是某个产业发展的最有力证明。据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从税务登记看,广州市IAB企业共有7.32万户,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6.28万户、人工智能339户、生物医药1.01万户。IAB企业户数近三年增长迅速,合计新增4.78万户,占IAB企业总数的65.32%。
距离有关IAB的《行动计划》发布仅一年后,广州IAB产业创新驱动力已经显著上升。《2019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18年,广州IAB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占GDP比重6.4%。
IAB作为新兴产业,潜力很大,未来不可估量,但同时它对传统行业也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汽车就是明显例子。目前,广州的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甚至布局了无人驾驶等领域。2019年一季度,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52.1%,远超全国新能源汽车增幅。
更为关键的是,传统制造业与新型制造业相融合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包括金融、会计、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
如果说制造业代表着城市经济的基本盘,那么服务业则代表着城市的辐射力。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是“服务业之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19.5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同期GDP的比重为9.1%。广州市实现金融业税收342.4亿元,同比增长2.6%,占总税收比重为7.96%。
未来,广州将继续制造“好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一直都是前沿阵地,市场氛围浓厚,中小企业群体活跃。但之前广州大企业、大项目不是很多,特别是民营大企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企业、大项目除了对要素资源天然的强大吸引力之外,还有强大的“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会提升一座城市整体的技术水平,并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因此,一座城市如果要获得持续发展的优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吸引大企业的入住。
近年来,国内外大企业开始不断入住广州,尤其以IT产业最为典型。如今,珠三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IT硬件中心,它的崛起基本上即是依靠大企业的外溢,这些大企业包含了比如华为、中兴、中集、比亚迪等。作为制造业巨头,它们与周边地带在经济地理上的关联性很强。
这些企业的到来,意味着广州在IT领域新机遇、新可能。中国IT领域的创新发展路径,很大程度就在于巨头的带动,首先是以巨头为中心,建立一个“生态圈”,然后产生技术的外溢效应和中小企业群体的培育效应。
另一个不能被忽视的趋势是,央企也选择了广州,结队进入广州。广州南沙自贸区是中国现阶段最大的自贸区,也可以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改革试验田。截止到2019年年底,南沙已引进了中远海运、中铁建、中国中铁、中交建、中化集团、中船集团等“中字头”“国字号”的央企。
央企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宠儿”,同时也拥有中国很多领域最好的技术和人才,它们的到来,将为广州带来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这些最接近政策中枢的巨头,如此看好一座城市,必然意味着广州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经济后劲也为新增就业机会的增长提供了基础。
企业的活跃,雇主的喜爱,这既一个表象,但同时更是深刻的变化。原因在于,广州这个城市已经下定决心,把未来的成长汇聚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伟大事业中去,给世界上所有具有商业雄心的人提供最平等的创业机会,最好的产权保障,以及最好的财富未来。
后劲十足的广州,将继续欢迎那些有着雄心的才俊。(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