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桌面下载|邮箱登陆|论坛注册|站点导航定制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铁路助推云南河口从小城变大口岸

发布时间: 2019-08-13 16:05:59   |  来源: 中国网七彩云南   |   作者:刘昊亮 张伟明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初秋时节,位于中越边境云南河口口岸的河口北站华灯初上,现场装卸作业一片繁忙,叉车、汽车、人喊声混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闹市”,从越南运往中国的进口铁矿石正通过中越国际通道昆(明)玉(溪)河(口)铁路一路北上,运抵钢铁企业。

今年2月份下旬以来,在越南、老挝、澳大利亚三国铁矿石共同入关运输的情况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河口北站日均装车量突破100车,平均每月向中国组织发运的铁矿石不低于25万吨。

从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铁路——滇越米轨铁路,到轨距1435毫米的准轨铁路——昆玉河铁路,中越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也随着轨距的变宽变得越来越频繁,地处两条铁路交汇之处的河口瑶族自治县亲历和见证了这些繁荣。

道路联通筑牢合作共赢基石

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米轨铁路,这条窄轨铁路从越南海防港到云南昆明全长854公里,被当时英国《泰晤士报》誉为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河口作为滇越铁路中国段的终点,也是通往越南的起点,同时也是云南省最早开通跨国铁路的地区。20世纪初,滇越铁路通车运营后,云南85%以上的外贸物资,四川、贵州的部分进出口物资均由铁路运抵河口口岸再行转口运输,红河航道、滇越铁路汇聚的河口,一时间人声鼎沸、市井繁荣,被形象地称为“小香港”。

火车沿着钢轨北上昆明、南下海防,联接起一条中越两国间的国际大通道,为中越两国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城市港口相继沦陷,滇越铁路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出海通道,通过滇越铁路转运的物资、人员以及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绝往来于中越两国之间。

新中国成立后,这条铁路经国家修复重建,提升了运输能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变革,滇越铁路迎来了建成通车以来的辉煌时代。1978年至1990年间,滇越铁路货物发送量年均656.4万吨,较法国运营时期的年均15.5万吨,增长42.2倍;较国民政府管理时期的年均20.3万吨,增长32.2倍。

2004年7月1日,滇越铁路山腰国境站至越南老街站间实现了口岸24小时通关,区间通过能力放大,货物进出口速度同步加快。2005年,中越国际联运进出口货物总量达到75.16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在铁路大动脉的滋养下,至2018年,河口口岸已连续14年成为云南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对外贸易口岸。

一组组详实的数字表明,优越的社会制度不仅为铁路大动脉注入勃勃生机和源源动力,也让边境小城迅速转变为勇担“一带一路”建设伟大使命的坚固基石。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新风的吹拂下,河口一边发挥一城联两国的区位优势,一边立足双轨通四方的交通长板,正在悄然实现由边境小城向“口岸明珠”提质升级的嬗变。

贸易联通搭建互惠互利的桥梁

2014年12月10日,边城河口在滇越米轨铁路开通运营百余年之后迎来了打通运量瓶颈、提升通达水平的中越国铁路际大通道——昆玉河准轨铁路。当日15时42分,由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始发的K9834次旅客列车缓缓驶进了“口岸明珠”河口县河口北站1站台。这标志着连通中越河口——老街口岸的泛亚铁路东线国内段,昆玉河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运营。河口口岸在滇越米轨铁路建成104年后,正式跻身现代交通路网。

依托铁路大运量、长运距的优势,河口跨境贸易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的边交会成了中国与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陆路口岸,昆玉河铁路的开通运营,促进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形成。

针对河口口岸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前沿,对接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的区位优势,河口北站现代铁路货场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做大口岸跨国直通国际联运和跨界公铁联运的货源,以铁路货运装卸、配送等软硬件升级后的规模化、集装化、班列化,不断提升口岸运输物流品质和服务体验,打造口岸物流第一品牌。

2015年,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246.44万吨,同比增长33.6%,贸易总值85.40亿元,同比增长53.2%。

“两年多前,我们开始和河口北站合作,年运量从10多万吨增加到30多万吨,再到如今突破100万吨。不夸张的说,是铁路救了我们,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正如专门从事铁矿石进口业务的河口韵合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楠所说,铁路在助推跨境贸易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数据显示,昆玉河铁路开通近5年来,河口口岸注册登记的边贸企业从393户增至628户,增幅达160%。以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的电子设备制造、服装生产加工、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相继落户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2017年,河口铁路联运总量达327.45万吨,承载了口岸总运量的六成以上。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口口岸的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跨境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逐步成长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发展的前沿平台。

民心相通扣紧了美美与共的纽带

“在河口玩了2天,还能去越南走一圈,真挺不错的!”2015年国庆黄金周,重庆游客李清和老公选择了从河口口岸出境,经越南老街到沙巴的全新旅游线路。三天两晚的行程,却只需不到2000元钱的花费,既省时又省钱,对李清而言就是一个说走就走的最好理由。此时的她还没意识到,未来4年,河口旅游人数以年均50%以上的增幅迅猛攀升,中越国际铁路通道途经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已成为了云南省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2015年,依托准轨铁路的通达,河口迅速成为红河州、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文娱旅游、对外贸易的新热点。当年,河口全域共接待游客161.15万人,较上一年暴增37万人,旅游总收入实现20.04亿元,同比增长4.12亿元。

火车载着人们奔向中越边境,不仅带火了边境一日游、跨境周末游,还助力当地将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推出大山,惊艳世人。瑶族定歌节、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极富传统民族风味的节日,将边境口岸妆点成了巨大的“民俗文化旅游村”;国际漂流节、文化旅游节、“两国一赛道”等新兴节庆活动,则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大量游客的涌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其关联的旅行社、酒店、饭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中越边境线上拔地而起。

近年来,河口的双轨由窄变宽,再经变宽的准轨接入全国高铁网,引得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游客越来越钟情于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其发展由“巨变”到“据变”可见一斑。

近5年来,河口旅游人数从100多万到突破500万,旅游总收入从20.04亿元增长至62.6亿元,增幅分别达到3.51倍和3.12倍,曾经的“两江汇聚之地、大河入海之口”,逐渐转型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国际化滨江旅游城市。

天更青了、水更蓝了、人更多了、建设更美了。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铁路运输,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口岸满满的诚意,也让曾经“铁矿进城半城灰”的河口城市面貌得到了大为改观。密布城市的热带植物,让口岸的空气既有“热度”又有“甜度”,川流不息的列车,则拓宽了“两国一城”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如今,依托铁路运输跨国、跨“界”(公铁联运)的物流现代化、集装化、规模化让河口这个“茶马古道”旁的边境口岸,正加速蜕变为连通南亚东南亚、辐射泛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物流中转集散地的一个“接口”,在“一带一路”、共享发展、跨越发展的现代化“茶马新道”前,河口,正展露出现代发展的新姿。(刘昊亮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