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昆明大力推进“数字”建设 打造“不打烊”政务服务专区

时间:2019-08-08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尹晓

日前,“‘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篇章成就展”系列访谈活动聚焦昆明。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冰就昆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数字昆明”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昆明市通过高位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寻求于专业机构,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制度建设,造良好法制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政策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等四项举措,促使昆明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如今,昆明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础网络能力明显提高。截止 2018年底,新一代光纤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实现主城区“全光网络”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及行政村4G网络覆盖,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贫困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同时,昆明还在政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据融合应用方面开展了探索。截止 2018年底,市级部门已有44个部门、共403个业务系统实现上云,各政府部门依托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平台进行智能化治理,初步实现了部门联动管理。同时,人口库、法人库、地理库和经济库基本建设完成,预计2019年底建设完成信用库。

昆明信息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8年,昆明信息产业实现规模284.36亿元。同时,昆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18年昆明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0.0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3%。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已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在光电、机器人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农业、工业、旅游和跨境贸易等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农业方面,昆明稳步推进“互联网+农业”,初步实现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融合,推出了云农“12316”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斗南国家级花卉市场电子结算系统等一批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工业方面,昆明积极支持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旅游方面,昆明深入开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应用,同时加强本地智慧旅游建设,完成建设昆明数字旅游平台,在全国率先推出监管平台,并初步完成智慧景区建设;跨境贸易方面,2017年昆明骨干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已达10多家,2018年5月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直购监管中心正式运行,2018年7月国务院将昆明设为国家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下一步,昆明将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速移动网络建设、加强合作深化应用引领智慧产业发展、壮大发展‘智、芯、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王冰表示,总之,昆明将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发展总体思路,融合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民生和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枢纽,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昆明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专区 

今年1月初,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昆明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细致安排各项任务,落实具体工作。截止7月15日,昆明市辖区注册用户34.7万,使用办事通办理业务6.42万件,上线事项412项,注册用户和办理数均居全省首位。

同时,在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一次办成”等“七办”新模式的基础上,昆明还着力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专区。

其中,为给上班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政务服务,2019年3月,昆明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置了自助服务终端6台整合涉及住建、水务、民政等24个部门的269项便民服务事项,以及2部智能机器人、4台自助电脑设备,除提供办事指南查询、办事预约、办事进度查询服务外还提供事项申办、自助填表等功能,实现了政务服务从8小时向“全天候”服务的智慧跨越,弥补了政务服务大厅“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限制,上班群众再也不用请假去窗口办理,再也不用排队叫号苦苦等待。

王冰表示,昆明还将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终端功能,并计划在全市商业圈、重要街道(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按服务半径增设自助服务点,实现就近申办、异地可办、全市能办,真正方便老百姓办事。(尹晓)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