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将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由‘国际生态旅游州’调整为‘世界旅游名城’,战略定位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层次进一步提高,使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明、追求更高、感召力更强。”7月30日,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刀文在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篇章成就展’”系列访谈活动时表示,西双版纳州将坚定不移推进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提档次拓产业扩开放强服务 西双版纳旅游“生长”渐强
刀文介绍,西双版纳州围绕“世界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目标和“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发展理念,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西双版纳州坚持把旅游产品升级作为打造西双版纳旅游升级版的核心,促进旅游产品大升级,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西双版纳,兴起了一股旅游投资热潮。推动实施勐海县勐巴拉雨林小镇、11个景区提升改造项目、6个旅游小镇等41个旅游重大(点)项目建设。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目前,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新产品隆重登场、一批国际著名酒店相继落成、一批景点景区不断提升改造,傣乡旅游基础设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融合发展拓宽旅游产业。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城镇及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格局。西双版纳已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中国第七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打造了勐景来、曼掌等一批旅游特色村;以勐景来、傣族园等景区为代表,采取村企共建模式,带动了一批群众脱贫致富;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使茶文化、贝叶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新内涵。傣秀、澜沧江·湄公河篝火晚会等一批高水准、高规格的旅游演艺产品赢得了广泛赞誉;泼水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旺盛,2019泼水节期间接待中内外游客103.4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23亿元。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西双版纳州坚持以开放为活力,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旅游景区道路通达条件不断改善,积极开辟国内外航线达52条,通航城市达41个。抓住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机遇,加快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建立健全“四国八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双边旅游产品,中、老、缅、泰“金四角旅游圈”正由蓝图变为现实,目前全州有边境旅游线路6条、边境旅游旅行社9家,2018年全州累计审核办理边境旅游团队游客人数116883人,占全省总量的65%,跨境旅游正散发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
“努力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为旅游环境最好的目的地,这是举措,也是目标。”刀文介绍,西双版纳州通过多种措施强化管理改善旅游服务质量。2017年4月以来,全州共立案查处涉旅案件473起、下达行政处罚金703.83万元,不合理低价游基本得到遏制,旅行社和导游带团购物问题基本根除。旅游投诉从2016年的945件下降到2017年的241件、2018年的64件,游客市场乱象得到压倒性的遏制,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数据显示,2018年,西双版纳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从2016年的2519.9万人次增长到的4043.4万人次,增长60.5%;旅游业总收入从2016年的420.3亿元增长到671.1亿元,增长率59.7%。
抢抓机遇 转型升级 西双版纳旅游“蓝图绘就新画卷”
刀文表示,下一步,西双版纳将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目标和“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发展理念,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实施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工程,真正实现“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全程无忧”“游客自由自在、政府服务无处不在”;实施旅游厕所建设新三年行动,实现重大区域和A级旅游景区厕所全覆盖;实施智慧景区建设工程;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实施自驾旅游推进工程,加快推进纳入昆曼国际大通道、勐海县七子饼茶文化、热带雨林穿越之旅3条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建设,实施旅游风景道、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等,规划推动建成8个以上营地建设;实施康养旅游建设工程,推动旅游与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康养旅游小镇,推进名山名茶体验旅游项目开发,争取并全力实施好茶马古道国家步道建设。
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工程。全力将西双版纳州打造成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文旅品牌塑造工程,做好重点产品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推介,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全力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建设好“黄金旅游圈”,以“线路互连、景区互推、游客互送、信息互通、市场互融”方式,加大与老挝的南塔、乌都姆赛、琅勃拉邦、波乔、占巴色,泰国的清莱、清迈,缅甸的景栋、大其力,柬埔寨的暹粒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建立常来常往工作机制。抓好世界旅游名城建设,高标准实施好旅游基础设施及品牌提升一揽子工程建设,促进全州旅游新业态项目有序有力推进;实施市场秩序持续严打严管工程,继续保持市场整治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旅游行业综合监管效能,推动全州旅游环境长期稳定向好。(李明)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