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视频】丽江宁蒗:小凉山学校用心用情做教育 为各族学生“拉齐”起跑线

时间:2019-06-24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尹晓

上午十点,小凉山学校的操场上,伴随着欢快的少数民族乐曲,该校初中部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手拉手跳起独具特色的民族打跳舞,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校园。将民族团结与课间操结合起来,深入每个同学心中,这只是小凉山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彩一笔。

小凉山学校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是当地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发展脱贫工作而着力打造的扶智工程。全校3334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有2831人,来自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纳西族等11个少数民族。从办学之初,小凉山学校就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特点,并结合宁蒗县是深度贫困县的实际,确定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的办学思路,按照培养雄鹰志向的人这一办学目标,以走民族特色之路,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把学校办成管理规范、校风严正、教风严谨、学风浓厚的品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教育扶贫工作均收获了累累硕果。

民族团结之花 绽放美丽校园

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凉山学校一直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定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将校园内外的宣传阵地无缝对接,融入民族元素符号,使学校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精神融合的地方。

“除了课间操,学校还创建了民族文化长廊,开设彝文课、口弦等民族乐器兴趣班.....”小凉山学校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杨继华表示,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能使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彰显出民族风情,感受到民族气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同时把民族团结的意识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走进校园,随处可见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带来的浓郁氛围。走廊上雕刻的巨幅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伊》,用彝语和汉语向学生讲述了古代彝族人民征服大自然的雄伟气魄和不屈的斗争意志,两边悬挂着的名言警句,同样用彝语和汉语进行讲述。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长廊别具一格,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整个校园内充满了浓浓的彝族风情,处处洋溢着向上、好学、文明、和谐的育才兴学浓厚氛围。

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生源特点,开设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在语数外、音体美等学科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都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到组织教学、课中互动和课外作业完成之中。并且还开设了彝文课,让学生接触民族传统文化。口弦课的设置,更能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这项快要失传的民族乐器,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学校大型活动中,还采用双语主持,主持人都身着民族服装。这些活动为学校民族团结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杨继华说,这些民族文化传承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反响热烈。

扶贫先扶智 精准出力“拔穷根”

宁蒗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自2016年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贫困人口进行安置搬迁。小凉山学校便位于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一期旁,3334名学生中有102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随着办学效益的提高,生源不断增多,加之第三期易地搬迁户的增加,在2019年9月后,将增加1000多名卡户学生,学生人数将突破4000名。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较多的情况,学校通过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做好贫困救助工作、控辍保学工作以及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位等工作,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凉山学校副校长佳日尔布介绍到。

据悉,针对建档立卡户寄宿生,小凉山学校给予了生活补助,并保证他们的补助能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同时,还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补助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并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除以上措施,学校还通过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规劝辍学学生重新返校。并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佳日尔布介绍,学校还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落实救助政策。

如此同时,由于部分寄宿生来自偏远民族村落,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差等问题,学校还重点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生活中做到被褥折叠整齐、洗漱用品摆放有序、不乱扔垃圾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让他们回到家中也能影响到家人,从而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佳日尔布说到。(尹晓)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