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双业”驱动•引领脱贫

——马头镇积极探索产业就业扶贫模式助农增收

时间:2019-06-06来源 : 中国网六安作者 : 邹长新

马头镇位于金安区最北端,是个古老的集镇。辖12个村1个街道,户籍人口3.67万。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5户4674人,2014—2018年累计脱贫1480户4222人,2017年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拟脱贫196户421人,2019年末未脱贫9户3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9%。

吹响产业就业扶贫集结号

马头镇地处淠河东岸,境内岗湾交错,易涝易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的魔影,像巨网一样笼罩在这片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85户467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18户1506人,特困供养贫困户125户201人,一般贫困户1042户2967人,贫困人口绝对数是金安区最多的乡镇之一。贫困让大量人员外流,全镇外流人口近1.9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0%以上。   

严峻的现实,巨大的压力,考验着马头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担当。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后,镇党委、政府拿出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劲头,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实施“十大脱贫工程”,强力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然而,产业扶贫的主要难度在于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有产业没产业链,有品牌没名牌,有利益没机制等。具体到镇村,主要表现在产业项目比较单一,规模不大,千篇一律的种菜、养猪,都是老套路,缺乏新招数,且见效周期长、效果不稳定。“直面突出问题,进一步补齐脱贫短板。”马头镇出台《马头镇“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脱贫攻坚“着力点”,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发展以蔬菜、葡萄、苗木、粮食、畜禽、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实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引导全镇有劳动能力的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就地脱贫。近年来,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力度,先后建立晶鑫葡萄生态观光园、宝隆大棚蔬菜、富强家庭农场、农特源中药材种植、鸿运瓜篓种植基地等一批规模性农业企业,瓜蒌种植、中药材种植、稻虾种养殖等产业正在兴起,发展和带动一批贫困户实施产业就业脱贫。

弹奏产业就业扶贫交响曲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是马头镇党委、政府及一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共识。在实施脱贫攻坚战役中,一些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主动加入到产业脱贫的洪流中,齐心协心,组织和带动贫困户稳步脱贫。

走进马头镇李大楼村富强家庭农场西兰花种植基地,人们正在忙着除草、施肥,西兰花生长旺盛,长势喜人。“这个蔬菜种植项目今年这季种植了1200亩,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李大楼村负责人介绍,蔬菜种植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就业压力,拓宽了就业渠道。要想成为“领头雁”,带动群众是关键。富强家庭农场在做好自己园区蔬菜生产的同时,把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企业回报家乡的重要举措,把帮助当地贫困户增收创业作为自己的责任,优先吸纳周边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积极引导、带动他们发展西兰花种植。首先是流转贫困户土地,为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解决了后顾之忧,增加了收入。其次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助其增收脱贫。基地落成之后,每天都有近百人进行栽苗、除草等管理工作,特别是20名贫困人员常年在基地务工,从事种植、采摘、管理、运输等环节的工作,每人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有了稳定的岗位,贫困户们脱贫有了保障。2015年以来带动了17户贫困户脱贫。

同样位于马头镇的孙长郢村农特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企业,把目光放在了特色中药材种植上。流转400亩土地建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发展丹参、菊花种植。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提供就业、提供技术支持、土地流转、土地入投、订单回收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人群发家致富。目前,该公司与周边村27户贫困户建立了劳务用工关系,每人年收益1.2万元。春末夏初时节的栽培期,该基地每天雇佣农民工多达上百人,工资日清日结,农民也兴奋起来,起早到基地排队领工具,生怕上不了工。下一步随着规模产值不断扩大,将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菊花和中药材约1000至2000亩,同时可实现100个以上贫困户常年在公司内就业务工,人均收入可达10000-16000元,使贫困户由“脱贫”向“致富”转变。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发挥产业扶贫基础性、长效性。一是进一步摸排挖掘镇内现有能人大户,通过定期组织观摩会,建立微信群等渠道,让大户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梳理能人大户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更多的人投身脱贫攻坚;二是进一步引导贫困户结合自身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的产业就业发展,树立脱贫光荣的正确观念,寻求稳定脱贫的特色路子;三是谋划大户与贫困户的深度合作,在现有的土地流转、合同就业、协议用工之外,探索能否结合小额信贷,促进大户与贫困户更多的合作模式,形成双赢局面。今年,全镇通过产业就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比重将上升到78.5%。”汪尹介绍说。

马头镇黄店村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由葡萄种植能手王虎创办,种植面积400亩,建设200个标准大棚,项目年产值达1000万元。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改传统种植品种,开发高端葡萄品种和葡萄酒酿造,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攀升。葡萄种植基地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带动37户农户,每户获得收益4000元。该种植基地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产业带动”,王虎主动找到黄店村“两委”干部,掌握了解本村贫困户情况,在村两委干部的建议和支持下,王虎从全村贫困户中找到了16名家庭特别困难,又无力外出务工的贫困对象,安排他们长年在葡萄园帮忙,人均月工资1800元,每户年打短工收入10000余元,为这些家庭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2015年以来先后有13户贫困户脱贫。

谱写产业就业扶贫新华章

马头镇立足实际,用足用好产业扶贫政策,打好产业扶贫的“组合拳”,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招商扶贫等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近年来,在全镇积极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建立一批产业扶贫基地,着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产业扶贫新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实现产业项目齐增收。2016年至2018年,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多渠道争取扶贫专项资金,通过支持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农业大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和村集体领办企业资产收益分红等方式,先后共带动全镇1553户4126人实现产业增收。通过各项产业扶贫资金的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瓜蒌、中药材、蔬菜大棚、花卉苗木、稻虾养殖等产业项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确保实现年度196户421人脱贫目标任务。

富兰克林曾说过:“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聚焦精准脱贫,以“两业”促进贫困户增收,为全镇贫困户开辟了增收渠道。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马头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生态文章,用产业带动、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模式,让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了适合自己脱贫路子。马头镇产业扶贫的实践证明,战胜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并不遥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待到春花烂漫时,贫穷落后的马头镇定会华丽转身。(邹长新)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