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走进阿佤山 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时间:2019-05-06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林洋西

西盟阿佤山,一个镶嵌在苍翠的丛林中的神秘之地,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千百年来,佤族和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这片神秘的葱翠大山之中,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被誉为“人类童年”。阿佤山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大量的神话史诗、诗歌谚语、服饰歌舞、民居习俗,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

近年来,普洱市西盟县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引导、促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传统佤族传统节日、手工艺、佤寨旅游等为代表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在2019年“五一”黄金周之际,西盟佤族同胞迎来了自己的民族节日——木鼓节。木鼓节是佤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节日当天,勤劳的佤族同胞相聚一起,身着节日的盛装,唱起歌、跳起舞,斟满酒杯,用真诚与热情广迎八方宾客。

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太震撼了,太精彩绝伦了,想不到佤族同胞文化这么丰富多彩,让我大开眼界。佤族文化的魅力,凸显了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拉木鼓活动中,一位来自贵州的吴先生说。

万人齐拉木鼓是节庆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木鼓在早期是佤族先民用来驱邪除病的祭祀工具,后又演变成报警、巡夜的工具,具有宗教法器、乐器等多重性质和功能,它是佤族召集部落成员、出征决战、宗教祭祀、节日娱乐必不可缺的通神器。拉完木鼓,又开始了“靠韦”净心洗礼,这是佤族迎接新水的仪式。佤族认为,只有迎接到的新水,才能祭祀水神“阿容”和“阿达”,以祈求风调雨顺和饮水便捷,祈求神灵的庇佑。在他们看来,由巴猜祈福过的水能洗刷身体的厄运,洗净心灵的污垢。为了得到巴猜的圣水,村民一大早就会准备好所需的祭祀物品。

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整个黄金周还举行了“拍了萌”“镖牛祭祀”、永俄寨子“野果节”等系列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西盟县积极开展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收集整理、申报、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累累。为了传承好民族文化,全县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除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之外,近期还相继推出《司岗里》和《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文艺精品,用最本真的歌舞元素反映阿佤山历史的变迁和新时代佤族人民的新面貌,进一步提升阿佤山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县内各民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自信,形成民族文化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势头。

 民族工艺迎商机

纯朴、勤劳、勇敢和热情好客是佤族同胞的真实写照,他们能歌善舞,素有“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佤族人民为了部族生存和发展需要,始终把农业视为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围绕着农耕生活,由此也衍生出打铁、织锦、编制、剪纸等手工业种类。

一丝丝彩色织线在工艺人手里来回穿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一匹匹布料被编织成多种用品,图案清晰且美观大方,具有佤族民间传统的风格,深受当地和外地顾客的喜爱。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工艺就是织锦。在佤族村寨,妇女们一般都会纺线织布,佤族传统服饰也多用自染自织的土布缝制。佤族妇女织出各种花纹的图案的布匹,后根据需要做成衣服、裤、筒裙、包头、挂包等。独特的色彩和纹样构成佤锦独特的风格,内容和形式呈现着佤山天地、山水、村寨、河流、森林、花草、云霓等和谐如画的自然美景和阿佤人富有诗意的衣食住行、信仰、风俗等情景。在区区几尺棉布中编入生产、生活、歌舞、花卉和鸟兽等内容,堪称佤族有形文字的代表。娜敏是一位地道的佤族妇女,她告诉笔者,她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织锦,织锦现在已经成为她们家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每年木鼓节,我们佤族的织锦最好卖,节日前我们就要赶(做)出来好多,家里每年靠卖织锦的收入就有2到3万元。”

“我特别喜欢这些绣出来的图案,这些图案表现出了佤族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是神秘佤文化的特色代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这一次来,我还要多订制一些,拿回去和亲戚朋友们共同分享。”来自重庆的李女士说道。

为了让这些传统民族手工艺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富民“富矿”的作用,近年来,西盟县推动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市场转换,开发设计了一批具体西盟特色的文创产品,积极打造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旅游商品化,充分发挥了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

风情旅游引火热

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是西盟县全面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示范点,村寨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村寨依山而建,有独具特色的石头房建筑、佤族独弦琴、传统手工服饰、原生态民族歌舞。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永俄寨积极挖掘佤族火塘文化,让游客在村民家体验佤族独弦琴、喝烤茶、烤乳猪,品尝佤族稀饭、佤族水酒,让游客真正融入佤族的日常生活,深度体验佤族风情。

在佤族木鼓节期间,永俄寨举办的野果节受热追捧。走进村寨,正好赶上佤族原生态歌舞剧《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展演,佤族特色的歌舞充分的展示了阿佤人民跟党走、听党话,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博得观众掌声连连。演出结束后,野果节的“狂欢”正式拉开帷幕,来到野果展示区,金灿灿的野果、绿油油野菜映入眼帘,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品尝。在这里不仅能吃到原生态的野果、野菜,还可以喝到地道佤族水酒、品尝特色小吃。

“我们是从湖南过来的,去年我就来过一次了,觉得很有新意,今年就带着全家过来了,我们那儿没有这么原生态的果子,这次过来品尝了很多,我们都很喜欢。”来参加野果节的张先生说道。

“每年木鼓节,我们都会迎来全国游客,今年野果节,来永俄寨的游客突破了万人,乡村的特色节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家很喜欢这样原生态的节日。”谈及此次野果节,马散村的工作人员说道。

据统计,此次木鼓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1214余人次,其中过夜游6027人,一日游5187人,与去年同比增长6151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5.42万元,同比增长422.78万元。节日期间,永俄寨“野果节”系列活动和自驾游项目,共接待各地自驾车2626辆台次,其余还有少量自驾车来自缅甸以及国内川、渝、浙、粤等地。勐梭龙潭、木依吉、佤山天池、永俄寨等线路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林洋西)

(责任编辑:黄俊飞)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