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安徽六安: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绿色发展

时间:2019-04-23来源 : 人民网作者 : 李家林

巍巍大别山下,滔滔“淠史杭”畔,清明时节,登临六安市金寨红军广场,记者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激情昂扬的红色岁月。

红色基因是安徽六安最鲜明的精神底色。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新中国的成立,六安“30年红旗不倒、30万先烈捐躯”,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红军的摇篮、苏区的典范,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解放大军战略决战的前进阵地,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3年前,也是在春光明媚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于4月24日来到金寨县时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基因咋传承?和平建设时期,这里重整山河,建成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灌区——淠史杭,让荒岗薄岭变成千万亩良田。改革攻坚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振兴,奋力推进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

英雄从未远去,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愈久愈烈。

30万先烈捐躯

每处烈士墓都有百姓守护

红军广场依山而建,逐级登阶,每一段台阶的数量各有不同,寓意着金寨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同贡献——59级台阶,寓意着在金寨县诞生的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10级台阶,寓意着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青年参军征战,为国捐躯……

在10万名金寨县烈士中,有600多名红军战士在85年前牺牲于乌凤沟战斗。1934年12月3日凌晨,红25军82师800多人行至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时遭到伏击,仅200多人突围,师长周世觉阵亡。

郑长林那时年仅13岁,亲眼目睹了战事的惨烈。郑长林和山民们乘着夜色偷偷挖了几个坑,将烈士们的遗体分别掩埋在乌凤沟的几处山坡上。从那以后,郑家人和红军墓结了缘。从第一代守墓人郑长林,到第二代守墓人郑学才,然后是郑以清、郑为栋。85年间,郑家4代接力守护着长眠在此的革命烈士。2002年,洪学智将军回乡省亲时,得知了郑家为红军义务守墓几十载的事迹,提笔写下“红军烈士墓”的碑名。

现在乌凤沟的红军墓已广为人知,常有人自发前来祭拜。2007年,这里被金寨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当地政府在此建造金寨县乌凤沟革命烈士纪念园。

义守烈士墓的故事,在六安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六安市金安区梁家冲黄克胜一家3代,义务守护无名烈士合葬墓近60年;霍山县磨子潭镇乡民黄敦云,义务清扫青枫岭磨子潭战斗纪念碑25年……

“红色基因已经融入这里每一位百姓的血脉。”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蒋二明说,六安市有30万先烈捐躯,每个村庄、每片山林都有先烈英勇战斗的足迹。蒋二明等党史工作者走访时发现,六安每处旧址遗迹都有老百姓自发在守护!

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红色的印记随处可见,这是红色传承最便捷的平台、最真实的课堂。六安市委党校副调研员、教务处副处长王晓峰说,六安开展“菜单式”和“订单式”教学,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

六安裕安区苏埠镇横排头国家水利风景区,苏家埠战役纪念馆与淠史杭工程展览馆隔路相望。

苏家埠战役,是“是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一次空前大捷”。

“一支装配较差的红军,何以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蒋二明说,这是因为红军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红色基因来自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六安人民历时14年,从1958年开始,在当时资金投入、技术保障远远不足的情况下,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以最高日上工人数80万、累计4亿工日的记录,铸就了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大灌区——淠史杭。据测算,淠史杭共完成近六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如围成一米高宽的长堤,可绕地球十多圈。

为了修建淠史杭,六安30万亩良田、30万亩山场被淹没,30万群众舍弃故土、移民搬迁,做出了巨大牺牲。

“当年累不累?是真累。当时苦不苦?是真苦。但如果你问我,现在后不后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不后悔!”作为淠史杭工程的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年近90岁的“老水利”葛春华如是说。

淠史杭工程将荒山薄岭塑造为“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市正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先后启动六安茶谷、江淮果岭和淠淮生态经济带等六大平台建设。500里六安茶谷区域农户年人均增收超过1200元,江淮果岭区域农户年人均增收约1500元,20多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漆学敏介绍,六安市现有两个5A级景区、26个4A级景区,几乎都与淠史杭灌区密切相关。仅去年,六安市接待游客5394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吸引游客约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0多亿元。

传承大别山红色精神是精神动力,保护绿水青山是历史职责,高质量发展则是根本要求。六安市走绿色振兴发展之路,主要工作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在脱贫攻坚战方面,既要抓好脱贫攻坚,又要防止返贫;六安有保护大别山的责任,还要保护好水库;要振兴产业,产业振兴是绿色振兴的关键。绿色振兴最终要落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如今的六安,浸润在淠史杭的“人间天河”里,实现了山、水、茶、果、药、人的共生互融。

新担当新作为投身新时代的奋斗实践

伟大的历史、宏大的工程、不懈的奋斗孕育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投身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直接体现。在2016年抗洪期间,六安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全力抗洪,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全力抢救家园,及时恢复生产,产生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们成为真正的“抗洪神器”。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太平畈乡,由于电力、通讯全部中断,乡干部立即采用手写公文的形式,由工作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爬到山头寻找手机信号,以照片形式向外界发出,向远方的亲人报告平安,诞生了被网友称为“最有温度的红头文件”:“你们在外无法联系家人亲戚,十分担忧……请各位放心、安心。暂无重大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

近年来,六安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阐发,编纂出版《红六安》等书籍;创作红色文艺精品,《上将洪学智》热播,电影《那条河》受邀参加了2018年中美电影节;守护红色文化阵地,对境内各旧址维修保护;加强红色教育传承,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以榜样为标杆,自觉传承和践行大别山精神。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品牌打造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六安人民始终不忘初心、紧跟党走、勇于奉献。在新形势下,六安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继续彰显红色基因、倡导奉献精神、砥砺顽强意志,始终对党忠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8年,全国有3万多党员前往六安金寨学习,1800万游客走进六安,亲身感受老区人民的红色情怀和时代风采,亲眼见证皖西大地的发展变化和勃勃生机,让大别山精神红遍安徽、唱响华东、走向全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六安不断开拓奋进,弘扬好红色精神,确保六安老区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丽日晴空,站在六安金寨红军广场最高处,极目远眺,老区六安正像一幅新画卷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