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在提质增效的赛道上奔跑

时间:2019-04-12来源 : 中安在线作者 : 程传军 袁洁

近年来,六安市以推进制造强市为重点,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结构趋优。

连日来,记者走进六安市部分工业园区,到处可见工业企业加快生产的繁忙景象,到处都能触摸到工业科技创新的跳动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春潮。在一些高尖端科技密集型企业生产车间,正在运用大数据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放眼皖西大地,一个个龙头骨干企业、一个个工业园区如同一个个璀璨明珠,助推六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据了解,去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幅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较上年同期提高8个位次,创近4年最高水平。

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近年来,六安市出台多项政策与举措发展工业经济,迎头赶上,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新问题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主导产业成长壮大。六安市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现在这六大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总量达65%。其中,首位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4%。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强。合六叶经济走廊已集聚企业371家,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4.5%。

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六安市着重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铁基新材料等10个方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建立梯次推进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库,动态收录152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01.3亿元。2018年投产59个,投产率达38.8%,大力拉动了工业经济增长。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六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服务型制造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五大工程,全年新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4家、安徽工业精品8项、省级新产品25项;新增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5家、省智能工厂2家、省数字化车间6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项,实现“机器换人”538台;新增省绿色工厂5家,6家企业及30项产品、技术入选2018年度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新增省工业设计中心3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十大产业集群,抓重点、分梯队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力争10亿元企业突破15户,亿元企业突破360户。同时大力推进“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力争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各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制造强市建设步伐加快

六安市积极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步伐,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纳税过亿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十大产业集群,抓重点、分梯队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依据企业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产出值、研发投入占比、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绩效指标,制定《六安市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办法》,每年分行业发布一次企业排行榜,激励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分层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家居制造等行业率先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采矿冶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广“机器换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全年实施“机器换人”500台以上,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精品安徽、精彩安徽”宣传,争创安徽工业精品。

聚力融合创新,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创新示范标杆企业、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1+N”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双向进入”活动。盘活困难企业。研究制定困难企业处置方案,加大“僵尸”企业、闲置资产和土地处置力度,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探索设立纾困资金,启动对全市困难企业把脉问诊、因企施策,按照“股份合作一批、租赁承包一批、破产重组一批、整体出让一批、收回处置一批”的工作法,结合退城进园工作,处置长期停产工业企业及停建工业项目,切实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加快盘活工业存量资产。力争全年盘活困难企业100家,完成星瑞齿轮等20家企业的退城进园。

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今年,六安市将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调度管理机制,设立投资5000万元以上落地工业项目库,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制、按月调度制、定期通报制、领导联系制、部门包保制“五项机制”,保障落地项目顺利推进、按期投产、尽早达效,力争全年工业项目投资增长10%以上。重点推进霍邱钢厂、金寨力信锂电池、迎驾野岭产业园、叶集绿色板材工业园、明天氢能产业园一期等重大项目按期投产达效,有序推进五洲新春产业园、应流航空产业园、美盈森智能工厂等一批项目建设,推动雅迪电动车、鸿路钢构二期、中科瑞华产业园、森德自动化二期等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强化双招双引优化增量,重点瞄准合肥产业配套需求,实行错位发展,开展精准招商,提高六大主导产业招商引资比重,紧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灵活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大项目新模式,引进牵动性强的行业引领项目,打造产业基地。

六安市持续推进返乡创业,促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围绕“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功能定位,按照“三融合、三为主”发展思路,出台促进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政策措施。健全园区发展分类评价评估体系和调度通报制度,力促各开发区争先进位。鼓励各开发区按照集聚集约要求,重点发展首位产业,做强做优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扎实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力争走廊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0%左右。全面贯彻落实六安市返乡创业工程实施意见,加强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认定和管理工作,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加强返乡创业外部服务等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人员管理台账,充分发挥驻外招商联络处、在外人才协会分会、异地六安商会等桥梁作用,广泛推介和宣传返乡创业典型,大力推行“帮办制”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力争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类平台2个,省级返乡创业类平台5个,打造10个左右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

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振兴战略,以制造强市建设为中心,着力构建“3610”产业新体系,重点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力争全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技改投资增速15%。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