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寒凉犹在,今年55岁的汪中富有事没事就爱到田里去转一转、看一看,这阵子是农闲时节,汪中富常去看的,是村里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山七镇小河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1500多人,有1300多亩土地,由于地势较高、水源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好等原因,村里的地有近一半都只能种一季水稻。因为土地没有平整,大一点的农机具到不了田里,所以村里插秧收割等农活主要还是靠人力;水源也紧张,村民之间经常发生争水的纠纷。
由于种庄稼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有些年纪大一些的村民,实在割舍不下对村庄、对土地的感情,还是留在家里,汪中富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种了这么多年地,对土地有感情,看着这些地荒了真觉得挺可惜的。”这些让汪中富发愁又纠结的事,今年都可以得到解决。去冬今春,山七镇党委政府利用争取到的国家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项目,投入近600万元对小河村800亩耕地进行高标准改造,目前已完成所有土方工程,正在进行水槽预制块的安装,预计今年开春,当地村民就可以在田成方、路成行的田地里耕作了。
看着一块块平整的农田、一条条宽阔的机耕道逐渐呈现在眼前,老汪十分高兴,“前几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给我们发放种粮补贴,现在又帮我们把田都整平了,路修通了,水也不用愁了,我们种田更有信心了。”
茶乡春来早,农民种茶忙。在山七镇程河村和要元村,群众已经开始了以栽种茶苗为主的春耕农业生产,新茶园里,一片火热的茶园管理、茶苗栽种景象。
“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在忙着打牌、串门子;如今,都在忙着栽种茶树,抢抓时间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刘召成说。
站在山头远远望去,连片整理好的山地上,许多农户正埋头苦干,沉寂的山野呈现出繁忙的生产景象。
苏义成是程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脱贫帮扶,他养了四条牛,还养了十头猪和200多只鸡,成为了村里的养殖大户,经济收入大大改善。前不久,他又在自家的山场山搞起了油茶种植,村两委给他送来了1000株油茶苗,趁着好天气,他满怀欢喜地开拓茶园。
“村民搞生产忙起来了,不但为明年增加收入打好了基础,而且打牌、打麻将、游手好闲的人也少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民胡兴发高兴地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日前,山七镇谢塝村新建的党群活动中心热闹非凡,200多名村民聆听县林业专家讲解油茶栽培技术授课。为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确保“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方案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特邀县农业、林业专家到各村进行授课培训,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工作。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结构,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内容涉及油茶、茶叶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老师们通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授课,让贫困户们听得懂,学得会,能够将所学用于今后的生活实际中去。
只要有产业支撑,贫困户的苦日子就会有盼头。春节刚过,山七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确立了以茶叶、茶油为领军,中药材及林下经济,水产养殖,山七干子、豆腐等豆制品“1+3”产业体系。按照“一户一业、一村一品”要求,配套编制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将全镇16个村规划为三大产业发展板块,要元、柯弯、燕春、程河等村主要发展小兰花茶叶、茶油,高山、山畈、庞畈等六个村发展中药村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将大河沿、谢榜、梅方等村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将小河、俞河等田亩较多的村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将集镇周边打造成山七豆制品加工示范区。使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农家乐旅游融合发展。
山七镇党委书记武立胜说,贫困户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乡镇是精准扶贫的前沿阵地。巩固壮大阵地的战斗能力,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就能取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镇党委政府的责任是引导、扶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有效、最牢固的扶贫措施,只有把产业做扎实了,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春天来了,山七镇脱贫攻坚的脚步更加快了!(李家应)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