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普洱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组织首次“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普洱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及民族团结工作也成为不同代表关心的议题。
当天,人大代表们分别就积极推进镇沅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目前取得的成效、教育扶贫、民营企业家如何助力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工作、下一步将如何贯彻好“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好科技扶贫示范、有效实现脱贫等话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问:镇沅县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为积极推进镇沅县的生态文明建设,镇沅县启动了生态县建设,并编制了《镇沅县生态县建设规划》。请你介绍一下,镇沅县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开展?目前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镇沅县县长罗舜:镇沅县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保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全县生态价值评估537.33元,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建成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达标率100%;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启动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向国家、省级申报一批生态文明乡镇,申报一批生态村寨、绿色学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境地地处哀牢山、无量山“两山”腹地;深入推进“森林镇沅”建设和“七彩云南生态镇沅”保护行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划定生态保护线,坚定不移实施天然林停伐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突出保护城市面山、主要道路绿化。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实施一批绿色经济创建项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大资源高效利用,牢固绿色消费理念。
此外,镇沅县重拳开展专项治理,实施山、水、气、土为重点生态环境治理,着力解决乱砍、乱挖、乱占、乱建、乱用农药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森林违法行为,严肃查办违法案件;依法监督管理,坚持谁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落实环境监督和执法主体责任,构建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县创建,全面推进实施生态文明县建设8大工程,共106个重点支撑项目,总投资74.5亿元,完成项目81个,投资55.5亿元,正在实施项目17个、投资13.3亿元,调整实施项目8个、投资5.7亿元。
目前,镇沅县已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平安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无传销城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县城哀牢小镇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宜居小镇。同时,还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成功创建恩乐镇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建成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99个,恩乐城关社区获首批市级绿色社区称号,创建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绿色学校5所。
问: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扶贫也是一项重点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对“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实现贫困群众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一项指标,你认为普洱市的这项工作推进得如何?效果又如何?
思茅区第三中学教师马丽:首先,要领导重视、学习透彻。每个老师都有一本《云南省教育精准扶贫口袋书》,学习后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统一测试,同时教师把国家的好政策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其次,通过全面改薄、校安工程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学生的学习环境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农村校舍焕然一新,100兆网络通到了教室里,学生不仅享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在生活中也有资助保障。教学中,教师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关爱保护力度,促进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也做好“直过民族”推普工作,通过培训,他们基本能听、说普通话。
教育离不开教师,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培养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学习、充电,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确保适龄儿童在校能够“快乐学习”。
问:作为普洱市民营企业家中一个白手起家的优秀代表,你不仅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甘当个私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还带领当地民营企业家携手助力扶贫、致力民族团结。请问作为墨江非公经济党支部书记,你将在哪些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墨江县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工作出力?
墨江县双胞酒店经理马福恩:我们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当中的受益者,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抓党建会放肆,不抓经济会误事,不搞好民族团结经济不会发展,便是我的企业口号。我身在边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文明、共同进步,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企业家,更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大家富才算富。因此,我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更要增加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贡出力奉献。
问:澜沧县竹塘乡在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的关怀支持下,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项目示范点建设,取得了很好的实效。请问龚老五代表,竹塘乡下一步将如何贯彻好“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好科技扶贫示范,有效实现脱贫?
澜沧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2015年以来,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确定了澜沧县为定点帮扶,并在竹塘乡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朱有勇院士及团队结合竹塘乡实际,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以种植冬季马铃薯、林下有机三七等产业为主的科技扶贫培训计划。在2016年试验示范100亩成功基础上,截止2018年,竹塘乡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1500亩,亩产值在5000-100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2016年试验种植2亩林下有机三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截止2018年全乡推广种植林下有机三七达4400亩,项目投产后预计每亩产值达5—15万元。
下一步,竹塘乡将继续贯彻好“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的重大机遇,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科技扶贫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加重要的位置,全乡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种植10000亩、冬季马铃薯种植5000目标。同时,认真总结推广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把冬闲田变成效益田、脱贫田。通过中国工程院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群众转变发展观念,有效破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按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林洋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