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农历大年初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大达吹吹腔艺术团的演员们到每家每户贺春,演“春牛舞”,他们牵起耕牛,唱起贺词,把新春的美好祝福带给村民。同时,也为接下来几天的吹吹腔演出募集基础物资,是充满民间智慧的互助型闹春仪式,可谓年味十足,独具特色。
“我们是大年初二中午1点多钟到达的,演出还没有开始,已经有很多人在戏台前等着。”专程从县城赶来观看吹吹腔戏的杨利军说。除了四乡八里的群众,今年的演出现场,还来了几位外国朋友,在观众中十分“抢镜”。
“今年观众特别多,每天有上千人观看。一个春节演下来,观众已经达到了上万人。初二那天耍‘田家乐’,全村人都参与,有捐钱的、有捐肉的、有捐米捐面的,给我们艺术团的演员办生活,接下来几天的演出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大达吹吹腔艺术团团长、吹吹腔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杰兴说。
在云龙流行白族吹吹腔的地区,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竖柱都会演吹吹腔戏,尤其以春节期间的演出活动规模最隆重、时间最久、规模最大。近年来,春节期间,功果桥镇的汤邓、三七、丹嘎和长新乡的箐干坪等地都要盛大演出吹吹腔戏,当地群众都能过一个不一样的年。
白族吹吹腔习俗
正月初一:
迎接赤岩天子本主和观音老祖,因为唱戏主要是“娱神”和祈祷平安,也就是说唱给财神、本主、观音老祖等神仙佛祖的。这天会首先写一张请帖,送到戏头家中,戏头接帖后召集戏班人员,安排演出活动,并在戏台前公布唱戏人员和执事人员名单。
初二:
“打街”,即闹春,此活动称“田家乐”,即“耍春牛”。打街活动人物众多,内容丰富,载歌载舞,用白语说唱,整个寨子里锣鼓声、唢呐声一片喧腾。各家各户在门口放鞭炮、递茶水迎候,家主托出礼物,里面装满喜钱、肉、米、饵公式、糯米粉、甜白酒。通过闹春积聚社会力量,为春节唱戏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为此,吹吹腔才越唱越兴旺。
初三:
开始唱戏。开台要敬戏神,开场第一场戏演“三出首”——请财神来“赐财气”,请魁神来“赐文气”,请赐福天官来“赐太平”。完后,开始唱折子戏和传统戏,晚上演现代戏和歌曲演唱。
初六:
早上封台,演出结束,戏班全体人员都要集中到戏台上拜祭封台,清点戏服装箱,并把所有打脸纸(演出前化妆所用的纸张,全部收集起来)在神坛前焚化,祭祀结束,香火余灰送到择定方位及地点,意为唱戏结束,请本主及所有神灵保佑全村人一年四季清吉平安。这天早上要举行聚餐,俗称“百家宴”,即吃百家饭。(秦蒙琳 杨学禹 张沙琳 杨利军 古小龙)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