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晋宁区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时间:2018-12-24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冯蔓 吴艳涛 王双双

晋宁区二街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西北部,16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辖9个村委会,17000多名常住居民,绿水青山间蕴藏着丰富的磷矿资源。改革开放40年来,二街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玉米、烤烟到蔬菜花卉种植,名气最大的要数“滇王”小西瓜、关索庙甜杏、鲁黑草莓、生态蓝莓等特色水果,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带动了乡村旅游。都说二街水果贵,但却供不应求,二街水果成了高品质水果的代名词,甜蜜的味道让吃过的人都成了二街水果的铁粉。在今天的改革开放40年主题报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街的高档水果,是如何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的。

四月樱桃,五月甜杏,六月蓝莓,来到二街镇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上市,既可亲自入园体验采摘乐趣,又能把好吃的水果带回家。关索庙村的陆金文家种了15亩杏树,每年5月甜杏儿上市都是供不应求,按每公斤30元的价格来算,光卖杏儿就能收入7万元左右。早在10多年前,二街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也作为扶贫项目把“金太阳”、“大鹏王”两个甜杏品种引到了关索庙村,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还提供种植技术,农户们只需管理好自家的杏树就好。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关索庙的甜杏儿名气越来越大,每年5月甜杏上市都不愁卖,农户们尝到了种杏儿的甜头。关索庙这个小村子有5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甜杏,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的种植方法,照农户说就是土壤、阳光还有品种的关系,让关索庙的甜杏口感特别香甜,也因此名气大增,成为品牌,近200亩的种植面积每年可为村里群众增收60万元。甜杏成为农户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说起名气大,不得不提二街的“滇王小西瓜”,这种皮薄肉厚汁多、口感鲜甜的微型西瓜早在2001年就在二街镇试种。二街镇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如何打破传统农业的桎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增收致富,当时的二街乡领导班子大胆引入新特品种,示范种植50亩小西瓜并获得成功,平均亩产2.5吨,按当年每公斤2块2计算,亩产值可达5000多元,比传统种植小麦高出4000多元的产值。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长相喜人,口感甜脆,这种黄心红心的小西瓜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一年后,昆明各大型超市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农户看到了种植小西瓜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二街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十多年间小西瓜的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从技术指导到商标品牌的注册,二街镇开辟出了精品水果种植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滇王”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市场上争相购买的热门水果。从小西瓜到红提、美国李子,樱桃,甜杏、草莓、冬桃、草莓,品种丰富、口感鲜甜的生态优质水果从二街镇这片肥沃的土地走向了全国各地。

高品质水果也成为了鲁黑村田间地头的“新秀”。二街镇鲁黑村山青水秀,日照充足,土地肥沃,为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这里的黑松露远近闻名,生态种植的草莓、蓝莓供不应求,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新盖的楼房、家家都开着的小汽车,吃穿不愁,领着退休金安享晚年,这些都是何天禄老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二街镇鲁黑村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今年84岁高龄的何天禄老人当过这个贫困村的民兵连长,生产队长,大队书记,更亲眼见证了鲁黑人民与全国一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跟党的步伐,辛勤耕耘,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1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多年来以生产队为主的管理农业生产的模式,土地承包到户确立了以家庭生产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方式,让农民自己管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何天禄老人至今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鲁黑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玉米。地处偏僻的鲁黑村因交通不便,成为了当时的困难村。村子里农户大多都是土基房,自行车、家用电器成为了奢侈品。打水库,拉电杆,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开始,何天禄带领群众调结构种烤烟,到90年代中期,鲁黑村家家种烤烟,收入增加,生活改变,何天禄也因为带领群众种烤烟而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1997年,二街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6338元,何天禄老书记也卸任了。十年后的2007年,他的二儿媳妇方天花成为了鲁黑村的第三任村党总支书记。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书记现在最关心的仍然是党的好政策,对儿子儿媳妇说得最多的也是要带领村里群众把日子越过越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全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任务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奔小康的目标。二街的大部分村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一天天变化着,地里的农作物不再是简单的玉米、水稻,辣椒、番茄、夹豆、青花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在田野上随处可见。

2007年,39岁的方天花从公公手里接过了带领村民致富的大旗。她明白要致富先修路,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耗资400多万元的水泥路,从二街集镇连通到鲁黑村的各条村间道路。路通了,那就要考虑致富的路子了,鲁黑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特别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方天花带领村里进行了产业结构大调整,开始种起了夹豆和青花。

由于烤烟种植的年份长,土地没有轮作,烤烟质量下降,加上收购标准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一下子又滑下来了。  

鲁黑村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1004.8毫米,特别适合种植粮食、烤烟、蔬菜等农作物。看到种植蔬菜带来的经济效益,村里200多农户又都种上了青花、甜豆等蔬菜。到2017年,全村3000多亩耕地90%都种植蔬菜。村民方天文家一共4口人,2个劳动力,共种植着20多亩蔬菜,种完甜豆种青花,虽然辛苦,但每年下来能有20多万的收入。

在镇党委、政府和村组的鼓励和探索下,鲁黑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到收获的季节,村里挤满了收购农产品的商贩,农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经济效益是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好几倍。农民家里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是生活标配,摩托车、小汽车是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村里宽敞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新式楼房一家比一家漂亮。

种植蔬菜为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蔬菜种植受市场价格影响大,再加上土地轮作有限,蔬菜虫害增多,投资加大,许多村民又开始转型。村民蒋轩明看到了高档水果种植的良好前景,2016年投资40多万元在干海孜种植了8000多株24亩生态蓝莓,果子成熟时每公斤可以卖到100元,明后年就能进入盛果期,那时,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多万。

鲁黑村委会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从2017年起,二街镇大力支持鲁黑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积极申报并列为2018年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点试验示范项目村,争取到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该项目以现有农业为基础,打造融旅游、创意、休闲、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展现鲁黑风情、农业特色、村民生活。针对鲁黑村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功能,通过多元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全方位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体验,水果采摘就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来,二街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引导支持各村创新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滇王牌小西瓜,关索庙甜杏这些特色水果生态绿色,品质口感好,成了水果中的“贵族”,却仍供不应求。二街镇把鲁黑村列为第一批乡村旅游试点,内引外联,实行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乡村采摘、休闲度假等现代农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及技术支持下,鲁黑的草莓、蓝莓已经成为了二街的特色水果,越来越多的“山货”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采摘,当地农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自实施乡村振兴以来,二街镇大力支持各村创新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把鲁黑村列为二街第一批乡村旅游试点。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镇党委、政府更加坚定了结合各村特点,走乡村振兴路子的决心,推动鲁黑村乡村振兴试点的各项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二街镇鲁黑村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中全中国村子蓬勃发展的一个例子,小村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从传统农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二街镇的高档水果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片天。今后,高品质水果还将成为二街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品牌。(冯蔓 吴艳涛 王双双)

(责任编辑:黄俊飞)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