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改革开放40年】云南峨山:彝乡铺就幸福路

时间:2018-12-21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宋绍伟 赵文林 柏云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云南玉溪市峨山县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砥砺奋进,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谱写了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符合彝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日新月异的峨山县城 李红摄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峨山县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峨山县积极把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彝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进”求突破、以“绿”为底色、以“新”为龙头,加快构建具有峨山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3252”主导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县国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61.1:16.8:22.1,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经济。到2017年,全县三次产业调整为15.2:38.5:46.3,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45.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21.7和24.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显著优化。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81660万元,是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3992万元的195.8倍,年均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达45980元,是1978年人均生产总值339元的135.6倍。

阿普笃慕 柏云飞摄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改革开放前初步建立起以矿冶、铸造为主的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峨山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完成国企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峨山县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工作切入点,算好目标任务账,在破解难题上下真功,在效率质量上出实招,在担当作为上作表率,依托大化产业园金水、化念、甸中——十街三个片区,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推进要素进园区、企业进园区、项目进园区,促使优势产业在园区相对集中、优势企业在园区加速成长,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型矿电、食品和消费品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为主体,新兴产业协同推进的工业发展格局。201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77478万元,为1978年1543万元的503.9倍。

大西小学 柏云飞摄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吹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极大地解放并激发了劳动生产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二轮土地承包等改革措施的相继落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峨山县在巩固提升烤烟、油菜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先后实施“八二八”“五二二”“2213”等工程,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倾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峨山县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100万头牲畜出栏、100万亩特色种植“两个百万”特色产业建设,着力打造易峨高沿线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大富塔绿色经济走廊“一带一廊”特色产业,稳步推进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峨山片区规划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产业化、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2017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093万元,是1978年3128万元的59.5倍。

彝家新农村 柏云飞摄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个体私营经济方兴未艾,商业、供销系统改革管理经营体制,加之县城和各乡镇集贸市场的新建和改扩建,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乘着扩大内需的东风,峨山县坚持以全域开发为牵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以火把狂欢旅游节、开新街、花鼓舞艺术节、祭祖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全力打响“天下彝家·笃慕梦园”名片,推动“六彝”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观光农业、现代庄园、特色餐饮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精品酒店、休闲农家乐、特色美食等产业,推动旅游由“观光经济”向“休闲经济”转变,着力推进嶍峨古镇、小街温泉整合提升、云茶山庄开发建设、高鲁山旅游开发、大富塔及易峨高公路沿线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彝族文化风情和生态休闲度假为特点的全域彝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休闲娱乐、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业态,加速集聚一批水平高、业态新、品牌优的服务业企业,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新高地。加快玉溪裕康冷链物流、交通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化念罗里仓储物流园区规划。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879万元,是1978年1211万元的146.1倍。

党支部田间助农生产 陈加平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峨山县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注重实效,把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实。2017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5064万元,是1978年126.5万元的7549.9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路网更加便捷。先后建成玉元高速、易峨高公路两条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快,76个村(居)委会和557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322千米,是1978年666.3千米的3.48倍。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玉磨铁路峨山段和弥楚高速峨山段,将加快峨山交通现代化进程。

常回乡大走亲 柏云飞摄

——水网更加完善。持续建设骨干水源、中小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安全等水利工程。截至十二五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8万亩。

——能源网多元发展。实施输变电建设和西部农网改造,21座变电站总容量45.53万千伏安,电力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昆仑莲花天然气综合利用、云南能投应急气源储备中心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彩摘之乐 柏云飞摄

——互联网基本覆盖。实施“宽带乡村”试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全县76个行政村4G宽带网络全覆盖,在26个公共区域安装免费无线wifi133个;稳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峨山”建设、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形成以“网络+云资源+公共平台”一体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互联网。

——园区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建成大化产业园区金水片区主干道、化念片区主干道、220千伏化念变电站、金水片区供水工程等项目,产业园区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筑巢引凤的基础不断夯实。

民族团结广场一角柏映泉摄

统筹力度不断加大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峨山县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镇乡村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峨山县坚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推进精细化管理向乡村延伸,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城市加快发展、城镇集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居环境。201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2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169.1公顷,绿化覆盖率40.07%,城镇化率达45.09%。

——高起点做好规划编制。加快县城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及专项规划进程,完善乡村规划编制,构建“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和“一张蓝图”管控体制。

路网更加便捷 李红摄

——高质量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枢纽重要节点、环滇中高速经济带重要基地、彝韵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紧紧抓住全市提质扩容示范县城建设机遇,扎实推进“六路两湖三园三中心两镇一站一美化”18个提质扩容示范县城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嶍峨古镇、猊江南北路、笃慕圣园迁扩建、嶍湖、峨湖等11个项目,开展双江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县城空间布局,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做好县城道路提档升级,加快“增绿添花”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作。加大县城综合执法力度,继续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解决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

彝乡大道 柏云飞摄

——高标准建设特色小镇。打造主干道轴线城镇发展轴带,加快建设交通枢纽、绿色产业、商贸集散型小城镇,重点打造省级特色小镇——嶍峨古镇,重点推进市级特色小镇——富良棚龙都小镇,加快推进小街太极古镇、化念工业小镇、甸中油橄榄小镇、塔甸花鼓小镇、岔河嘉禾小镇、大龙潭龙泉小镇建设,切实增强中心集镇集聚产业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

——高质感抓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空心村整治、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绿化村庄、点亮彝乡”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和“厕所革命”等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文明、和谐”的乡村宜居环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保障全面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峨山县坚持经济社会协同并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两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级验收,人均受教育年限8.84年。十二五期间,扎实推进“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安工程,实施13所“美丽100校园”建设,新建校舍及运动场地11.3万平方米,加固改造B、C级危房8.9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5.9万平方米。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体系建设,2017年全县共有幼儿园17所、小学41所、初级中学9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自强诚信感党恩文艺演出

——卫生事业成就突出。围绕保障群众健康的目标,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配套改革,全面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乡镇(街道)卫生院由县级医院托管取得良好效应。2017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30个,卫生技术人员127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赓续发展花鼓文化、圣火文化、祖先文化、彝绣文化,繁荣发展文艺创作、节日文化和群众文化,擦亮“天下彝家·笃慕梦园”文化名片。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017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98%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建成各类体育场地407个,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民体质不断提高。

富良棚龙都小镇 王菊华摄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民生托底政策不断完善,社保扩面提标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投入民生资金1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7.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2.2%,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00人。强化脱贫攻坚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认真落实“挂包帮”“万企帮万村”、驻村帮扶等机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管理机制和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完善后续帮扶制度,巩固提升全面脱贫成效,推进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确保脱贫底线兜得住、成果过得硬。2017年,累计脱贫2722户10289人。

源天生物产业园 柏云飞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牢固树立“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理念,确立并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扶持企业加快节能技改,坚决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的企业,推动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推动“河长制”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有效防控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土壤质量。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钢铁、水泥、焦化、建筑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继续稳步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紧紧围绕建成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面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人居环境提升五大行动,打造山青水绿、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峨山新形象。2017年,峨山县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县。

双胞胎绿色饲料 柏泉摄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执政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峨山县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三讲”“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历练中,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坚决贯彻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和中央八项规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从实的要求,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八种本领”,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保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战斗堡垒。

云雾山茶(双江)

在2018年8月22日召开的玉昆钢铁集团转型升级产能置换项目建设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姜兴林指出:“工作是靠具体的一件一件事叠加支撑起来的,只有大家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大发展。”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峨山县将立足实际、统一思想、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以舍我其谁、气吞山河的气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打造“绿色钢城、生态彝乡、最美峨山”的发展定位,奋力推动峨山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宋绍伟 赵文林 柏云飞)

(责任编辑:黄俊飞)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