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49969人脱贫、10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实现摘帽目标任务中当好主攻手,如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富源县人武部以军地共联、军民共建为抓手,狠抓脱贫攻坚与党建引领双推进、军地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联帮双促进、扶贫成效与群众认可双提升。胜境边陲,黄泥河畔,党旗飘扬,军章闪耀,军民联谊跳起幸福的竹竿舞,军民共学党的好政策,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军民齐心战贫困共同念好脱贫“致富经”。
建好基层党组织 党员群众有了“主心骨”
傍晚时分,不顾一天劳累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匆匆吃过晚饭,穿上水族服饰,相互邀约到黄泥河镇发祥村委会新发村党建文化小广场,有的在全民健身小长廊上开始健身,有的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里翻看着党的书籍,有的在广场边的竹林下唱起水族山歌,有的在小广场上打开音响跳起水族舞、竹竿舞、广场舞。从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和非贫困群众开心的笑容、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中可以看出,新发村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我们水族姑娘就是喜欢爱跳爱唱爱玩,原来我们都是在自家门口跳舞唱歌,自己搞搞娱乐,很多时候受场地限制,不热闹。”黄泥河镇发祥村委会新发村水族姑娘高巧梅高兴地说,“自从富源县人武部帮扶我们村后,给我们建好党建文化小广场,我们就将跳舞唱歌搬到广场上,每天晚上老的少的男男女女都会集中在一起,不管再苦再累,都觉得比较开心,生活比较幸福。”黄泥河镇发祥村委会有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16户26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678人,居住着水族、彝族、布依族、回族、汉族。
“雨天百姓家、晴天树荫下、办公在自家。”谈起以前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学习、组织生活,新发村支部书记李英能十分感慨,以前没有一个固定场地,四年多来党支部开展的各种工作、学习、组织生活等都是在我家里进行。直到富源县人武部帮扶新发村后,投工、投劳、投资帮该村建好党支部的各种制度、活动场所,让基层党员群众找到了“主心骨”。
基层有难题,党组织来解决。富源县人武部投入资金30余万元,帮助新发村党支部配套建设一套完善村支部建设措施、一套规范的组织生活程序、一个党支部会议室、一个党群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水族民俗展览室、一个党建文化小广场、一个全民健身小长廊、一个党务村务公开栏、一个党的政策宣传主阵地的“十个一”工程,让新发村实现“支部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议事有平台”,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推动了村“两委”作用发挥。
如今走进发祥村委会新发村,家家房子上都挂着一面五星红旗,红旗在“黄泥河有个新发村,家家门口亮路灯,党的恩情不能忘,军民团结一家亲”等水族歌声中,迎风招展。“党员教育联抓、党组织活动联建、社会维稳联防、群众困难联帮、文化活动联谊、公益事业联办”,富源县人武部机关党支部与发祥村委会党总支携手开展的“六联共建”活动,真正将脱贫攻坚和党建双推进工作落到实处,并将辐射带动全村委会8个自然村共同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路。
结对联帮共奋进 贫困群众喜获“新动力”
群众有困难,帮扶干部来帮忙。“开着自己的车,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将男人憨厚老实、媳妇聋哑的贫困群众送到县残联和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做残疾检查认定,帮助办理残疾证,又将贫困群众送回家里。”说起贫困群众方魁华一家的遭遇,新发村68岁老人李石平激动地说,“帮助方魁华一家人解决困难的,就是县人武部驻发祥村委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赵顺安,现在村子里的群众只要一说到挂钩帮扶的县人武部,都会连连称赞。”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曹妙和亲自联系县医院为帮扶对象实施白内障手术,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彰显驻村队员责任担当和真情帮扶。
自2015年参与脱贫攻坚来,富源人武部精准帮扶黄泥河镇发祥和牛额2个村委会19个自然村28个村小组296户贫困户1272人。按照“军地统筹、地方需要,党建引领、全域推进,标准导向、群众期盼,全员参与、部队所能”原则,建立县级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帮扶到户的“三包一帮”责任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军队帮扶“三位一体”脱贫机制。根据富源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富源人武部连续4年选派驻村工作队2支常驻队员4人,其中2人分别担任两个帮扶贫困村第一书记,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后县人武部3名干部和10名职工一对一精准帮扶63户贫困户265人,帮助群众解决安全饮水、安全用电、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看病就医等难题160余个。
“整乡推进、包保两村、打造亮点、群众满意。”县人武部主动与发祥村委会联合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惠民行动、法律知识讲座、文体联谊等共建活动,采取党员互学、党员互帮、人才互培等方法,相互交流军地党员工作方法和学习心得70余次。依托联建平台结对子、攀“穷亲”,下足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功夫,做好技术技能培训文章,积极鼓励贫困家庭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入伍或进入民兵应急分队培养锻炼,3年来优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入伍参军30人,群众认可度和满意率达90%以上。
“这几年,村子里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剩下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怎么把他们发动起来搞好产业发展、配合好危房改造、做好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怎么调动群众积极性。”带着问题和困难,富源县人武部驻发祥村委会第一书记赵顺安积极争取单位支持和帮助,反复通过家访暖心、院心会等,与村民和驻村工作队员反复研究,找寻破解答案。“要充分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群众内生动力,就要用好用活支部办公场所、党员活动阵地、群众议事平台,让群众都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这样群众在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中,思想和行动就凝聚在一起,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目前,新发村、打芒村等5个村已搭建好活动广场,群众都跳起了广场舞,内生动力得到全面激发,挂钩帮扶的2个村委会221户贫困户1014人已脱贫出列。
军民齐心合攻坚 小康路上念好“致富经”
“正是有了县人武部的精准帮扶和驻村工作队早上6点半起床、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多的艰辛付出,才让新发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崭新变化。健身器材买来了、路灯亮了、泥巴路变成水泥路、产业发展可以分红,贫困群众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发祥村委会主任吕治翔心有感触地说。
“党建扶贫、兵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生态扶贫”等10余项扶贫攻坚在富源发祥和牛额两个村委会如火如荼。富源人武部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户6条”“村10条”为抓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强化领导抓落实,军民齐心力战脱贫攻坚,从2015年至今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10万元,着力解决贫困山区道路交通、灌溉水渠、医疗救护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近3年来投入资金60万元,协调地方投入资金10万余元,为牛额村委会上寨村进村道路硬化1公里、下寨村修建机耕路2.5公里,为发祥村委会打芒村加宽进村道路错车道5个,帮助解决大凹子村至新发村2.1公里道路拓宽及附属工程建设,帮助解决群众出行难。以“美丽宜居家园活动”建设为重点,先后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购置2批文化活动用品、健身器材设备,让3个自然村的村民活动有场所、议事有场地。极力破解人居环境提升难题,因地制宜为新发村购置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购买宣传栏一体垃圾箱10个、防腐木花箱50个、种植三角梅130棵,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充分结合农户自身实际和村情民意,全力破解产业增收玄机,坚持一村一户因贫施策,长短结合发展短平快产业,实现“私人订制”,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帮助抓好“农户+企业+合作社”建设,搞好生态种养殖项目规划,大力发展产销对路的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业,着力打造小黄姜生产基地、温氏养殖小区建设,软籽石榴种植、烤烟生产等致富产业,逐步建立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实现群众增收多元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小手拉大手,拉出环境卫生亮净美”、“1+1捐资助学,助学子成就梦想。”富源人武部投资20万元为星星幼儿园、洒黑小学、发祥小学更换教学设施、购买学习用具,组织黄泥河镇中心学校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发放小学、初中、高中国防教育教材1200余本,资助3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人武部领导每人每年坚持不低于2000元标准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确保了帮扶的贫困户和群众家庭没有1个适龄儿童辍学。因地制宜在各村组开设脱贫攻坚“道德大讲堂”,运用改革开放40年农村新变化,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讲述群众身边事,家庭生活变化大对照,农村建设新旧大对比,通过以群教群、析事明理、说理服众,廓清群众思想认识误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全力开展“三堆”整治,强化人畜分离工作推进,时常帮助规范整理杂乱物品。在每村至少一个保洁员、一个监督员基础上,健全门前三包、村规民约、村庄绿化、环卫等制度,规范村民行为、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软硬兼施”抓细抓实“五净四有一规范”,携手共进念好小康路上“致富经”。 (曹振华)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