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云南的改革开放与全国一同起步、一起前行,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书写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日,“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云南省委改革办联合省统计局共同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
云南省全省各族人民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谱写了改革开放40年华丽乐章,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2012-2017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0309.47亿元增加到16376.34亿元,年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由7553.51亿元增加到18474.89亿元,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597.85亿元增加到6423.06亿元,年均增长12.3%;城镇居民收入由20371元增加到30996元,年均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由5930元增加到9862元,年均增长10.7%。
回望40年,云南省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20位。40年来,GDP年均增长10.0%,从1978年的69.05亿元到199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了17年时间,而从1000亿元到2012年迈上10000亿元台阶也仅用了17年时间。全面深化改革5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由11832.31亿元增加到16376.34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GDP由25322元增加到34221元,年均增长8.8%。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力保障逐年提升。1978年,全省财政收入仅为11.76亿元,201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3392.08亿元。
产品供给能力伴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 387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95.8倍,年均增长5.8%。粮食总产量达1843.4万吨,比1978年增长1.1倍。全省油料产量56.26万吨,比1978年增长9.2倍;甘蔗产量1516.15万吨,比1978年增长8.5倍;烤烟产量83.85万吨,比1978年增长5.8倍;水果产量783.9万吨,比1978年增长66.5倍;茶叶产量39.3万吨,比1978年增长21.1倍;斗南花卉市场鲜切花交易量达65.3亿枝,交易额53.55亿元,全国70%的鲜切花在斗南交易。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5年以来,全省农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680.2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872.93亿元,年均增长6.2%。全省粮食总产量连年丰收,2017年粮食产量1843.4万吨,比2012年增加15.6万吨,年均增长0.2%。
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柱产业逐渐牢固。2017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4089.37亿元,比1978年增长194.6倍,年均增长10.8%。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对外贸易持续扩大。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探索,云南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迈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从小规模的边境贸易、小额贸易到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对外开放从末端迈向前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省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3.06亿元,比1978年增长225.3倍,年均增长14.9%。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33.9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9倍,年均增长14.9%。其中,出口总额114.3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64.7倍,进口总额119.6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40.8倍。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5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3597.8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423.06亿元,年均增长12.3%;对外贸易总额增加到233.94亿美元,年均增长2.2%。
云南省全省劳动报酬收入增长明显,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高。1978年至2017年,全省年末就业人员数从 1313.39万人增加到2992.65万人,增长了1.28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展。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 7111.89万吨,焦炭消费量858.16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4.4%和3.2%;天然气消费量9.40亿立方米,电力消费量984.12亿千瓦时,比上年分别增长25.8%和2.7%,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4%。(刘荣)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