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高度重视文学艺术工作,围绕培养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加强阵地建设管理,服务配合中心工作等重点,不断巩固文艺阵地,取得欣欣向荣的向好局面。
据悉,2016年7月,该县批准成立文学艺术中心,县文联由成立之初的1人到现在的8人,进一步充实了文学、美术、诗词楹联等方面的人才。目前,8个乡镇均成立了文联组织,部分乡镇文联已经有自办刊物。教育文联、公安文联2个县级机关文联“联”动作用不断发挥,对校园和公安阵地文艺带动作用明显。
此外,该县致力于文化品牌创建,紧紧依托《哀牢山文艺》和《彝乡文化》,不断探索和改进,创新版面设计,丰富内容载体,融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进一步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和受众面。目前,共编创《哀牢山文艺》97期、《彝乡文化》22期,不仅培养和挖掘了一大批文学艺术人才,更成为双柏文艺繁荣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全县共培养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名、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7人、云南省作协会员20人,分别为全省国家和省级会员最多的县(市),成了名副其实的“作家县”。
《哀牢山文艺》《彝乡文化》发挥了强大的吸附力,在双柏县内凝聚了150余人的创作群体,培养了一大批本土文艺人才,双柏文学从“零星”到“群”,“双柏作家群”成为影响日益扩大的“双柏文学现象”。全县文学艺术爱好者创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公开出版了诗歌、散文、小说及文艺精品集60多部,大量反映双柏山水人文、民俗风情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分别在《人民文学》《诗刊》《小说选刊》等诗刊,《散文百家》《乡土诗人》《边疆文学》等国家、省、州级报刊杂志发表和获奖。仅今年前三季度,就有20人76作品被国家、省级以上文学报刊、杂志采用,获省州文艺奖励6人。
同时还成功举办了“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开创建立了“彝族虎文化研究基地”,把双柏的文化奇葩彝族老虎笙推向了国际文化舞台;成立了双柏彝族查姆文化研究院,整理出版了“中国彝族查姆文化丛书”《阿左分家》《赛玻嫫》《齐苏书》3部彝文古籍,为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抢救保护作出积极贡献;连续举办六届双柏查姆诗会,积极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文化品牌。
双柏已然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沃土,双柏文学艺术将成为云南文艺版图上又一个新亮点和新高地。(苏友仁)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