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梦,天地浪漫,我们欢聚在世界佤乡……”12月4日,伴随着热情高亢的会歌,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云南省临沧市开幕,来自全省26个民族的2788名运动员、教练员,和510名裁判员,以及各州市代表团成员等8000多人参加本次运动会。
颇具云南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开幕式表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欢呼不断,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精彩一刻。在开幕式上,由《相约临沧》《健康云南》《和谐边疆》三个篇章组成的大型文艺演出把开幕式推向高潮。
身穿佤族服装,头顶一片茶叶形状的本届民族运动会吉祥物“茶娃”更是萌翻全场。体现民族性和体育性的会徽也缓缓入场,会徽由牛角、火炬以及飘带组成,设计灵感来自佤族对牛图腾的崇拜选取其中的牛角作为基本元素,并与火炬元素融合呈“11”状,飘带缠绕出数字“26”的造型,寓意着云南26个世居民族齐聚临沧实现体育梦。
据悉,本次民族运动将持续至13日,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热烈展开。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设秋千、射弩、马术等14个大项131个小项,表演项目设竞技、技巧、综合、开幕式驻停表演4类。竞赛项目预计将产生135个金奖,表演类项目预计产生17个金奖。
“为了备战参赛本届民族运动会,推动地方民族体育发展,近两年先后有昆明、大理、文山、红河、普洱、楚雄、西双版纳等7个州市举办了民族运动会,有的县市如腾冲市也举办了民族运动会。”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说,通过比赛选拔,边练边赛,以赛促练,不仅提升了各代表团的训练和竞技水平,更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社会的广泛开展,为传播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临沧市副市长马加能介绍,为保障民族运动会顺利举行,临沧市在赛前对开展活动场地和驻地消防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科学安排执勤备勤,确保比赛期间不发生火灾事故。启用了人脸识别科技装备,全力做好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赛场安保工作。并在各入住酒店及比赛场地设立了医疗保障点,每个医疗保障点有1名医生、2名护士全程保障。
据了解,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云南省于1955年在大理州举办了第一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后又陆续在昆明、迪庆、文山等地举办该项赛事。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我国目前发掘、发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占了传统体育项目的69%。其中,云南各少数民族长期开展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多达386项,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大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以其民族性、普及性为主要特色,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已发展成为云南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陈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