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穷灾窝里奏“富曲”——冯瓴乡助民脱贫见闻

时间:2018-11-23来源 : 中国网六安作者 : 王亮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这是宋代诗人仇远的诗《立冬即事二首》其中一首。

立冬过后,小雪在即。古蓼大地, 寒气袭人,草枯叶黄,万物萧条。2018年11月21日,小雪前一天,地处淠河岸畔的冯瓴乡的霍邱安粮红薯种植和育苗基地却是另一番丰收的盛景。现年67岁的柳台村贫困户李先付老汉正与30多位村民把机械翻出的红芋上面的粘土和毛絮清理后堆放在一起。李先付老伴患脑梗,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一亩多地靠李先付耕种,由于老汉年高体弱,加上常年受灾收不入支,成为贫困户。2017年,他把承包地以每亩500亩的价格按5年租期流转给霍邱安粮红薯种植和育苗基地,并优先录用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80元左右,当年便有超千元的收入,今年更好,已经收入9000多元。“这里活轻,适合我们老弱病残人干!今年风调雨顺,红芋长得也旺,大得都开了裂!”说着老人捧起一个五、六斤的大红薯向我们笑。说起流转土地种红薯带来的好处,性格直爽的花墙村贫困户田荣也赞不绝口。田荣丈夫残疾,自己长年有病不能干重活,10亩承包耕地都在岗坡,十年九灾,有时连本都难以回收,根本无法维持生活。2017年她把10亩承包地流转给基地,不仅每年可领到5000元的流转费,而且她本人可以来基地务工。今年已经干了3个多月,每月最少能收入1000多元,最重要的是她一边务工,一边还不误照顾丈夫和孩子。霍邱安粮红薯种植和育苗基地是该乡招商引资项目,由霍邱安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冯瓴乡建立。主要种植引进的国内红薯胜利百号、商薯19、日本种薯满遥、满香等。公司副总经理许克华介绍,在乡村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开始,公司以每亩500元流转费的标准已与农户签订628亩5年的流转合同,对其中的老弱病残贫困户优先录用务工,每天收入80元左右。公司除流转费每年支出30多万元外,每年劳务支出费用60多万元。现在基地种植的以生产淀粉为主的品种,每亩产量在3000斤以上,由公司统一收集加工。下一步,公司将采取“企用+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由公司统一承包土地,免费提供给农户,由农户负责种植,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协议,回收红薯与茎叶,以便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为农户增加更多的收入。

时值中午,在副乡长胡中环陪同下,我们来到花墙村贫困户沙从平家中。白墙绿瓦的四合院整洁干净,院前一片小花池火红的鸡冠花、紫红的玫槐、白色的月季分外抢眼,听说来客,正在做饭炒菜的沙从平爱人李庆萍赶忙走来,热情地让坐。她介绍,沙从平在忙扒龙虾沟还没回来,这几天都忙这。2014年,李庆萍患心脏病需要大手术,为治病欠下5万多元外债,手术后一直不能干重活,5亩承包地十年九灾,没有其他收入。去年,乡村动员他家发展稻虾养殖项目,并提供资金,正在一愁莫展的他们立即行动,将5亩承包地全部投入发展稻虾养殖,当年就有了收入,除了稻子收入外,还有2000多元的龙虾收入。今年收入更多,仅龙虾收入就有11000多元,当年脱了贫。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收入多了,人的心情好了,人也精神了,李庆萍爱养花,就在门前种草养花,她又鼓励丈夫从别人家又转包2亩地,铆足劲准备大干一场。“政府都这样支持俺们了,俺们一定要挣口气,不能让人见笑!”

比起沙从平夫妻,花墙村花墙组贫困户李友同更是雄心勃勃。现年55岁的李友同是单身汉、腿残,他于2016年流转4亩耕地发展稻田养虾,2017年获纯收入7000多元,并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危房改建,住上了新房。好事连连,李老汉今年扩大到5亩,纯收入12000多元并脱贫。李友同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稻田养虾,每亩收入在4000元左右,去掉种苗和挖沟成本,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且一年投入多年受益,不要施肥、打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打算再流转土地扩大稻虾养殖50亩。

车子行在起伏的村道上,眼前,岗坡上的麦芽已翠绿,鹅鸭在池塘内嘻戏,而更多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片围成的虾网,那挥动巨大铁钳在扒虾池的挖掘机。花墙村党支部书记武江告诉我们,花墙村地属岗坡易旱易涝是全乡有名的贫困村,现有5个村民组707户11000亩耕地。全村有贫困户149户352人。2016年乡村两级大力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稻虾养殖业,由于技术简单、收益可观,很快得到群众的认可,普及很快。目前,全村有50%左右村民发展该项目。2018年,有71户127位贫困户靠此项目脱贫,脱贫率占贫困户的70%。

冯瓴乡党委副书记王华介绍,冯瓴乡位于霍邱东部,淠河西岸,汲东干渠末稍,半岗半湾,总面积99平方公里,辖13个村、112个村民组、13661户,人口50279人,53370亩耕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灾害频发,全乡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187户4902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从本乡实际出发,以助民增收脱贫为中心,围绕”优结构、促转型、抓特色、提质效“为工作着力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大工程,强力推进农、商、游一体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乡建成六大基地,发展壮大六大产业:一是在贫困户集中的唐庄等四村建立千亩日本红薯种植基地。二是以冯瓴村为中心发展金寨山核桃种植基地。三是以赵郢村为中心建立千亩苗木和吊瓜种植基地。四是以新仓村为中心建立种猪育种基地。五是以湾区北部四村为中心建立万亩粮油生产基地。六是以汤大湖为中心建立千亩水产养殖基地。六大产业已初见成效,今年预计增产增收近千万元。目前,全乡已有1481户3783人脱贫,有力地促进了全乡脱贫致富的进程。(王亮)

(责任编辑:沈晔)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