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首演 呼吁当代大学生:以梦为马 莫负韶华

时间:2018-11-01来源 : 七彩云南作者 : 马琛

八十年前,一群师生,为了在战乱中保存文脉,选择了跋山涉水,向尚未沦陷的大后方撤离,最终来到云南,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简陋的茅草屋搭建成的教室里点亮知识之灯……

值此“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之际,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于10月31日晚8时在云南省大剧院首场演出成功,110分钟的话剧引起轰动,吸引了1400名观众到场观看,西南联合大学名人闻一多之子闻立鹏、西南联大总务长郑天挺之子郑克扬也亲临观剧,激动不已。

观众入梦“穿越”战争年代

当天晚上,云南省大剧院的大剧场座无虚席,随着大幕拉起,观众跟随剧中现代年轻大学生“小川”的梦境,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的那个时代,跟随着剧中顾必德、刘知悔、赵寒征和林袖春,一路跋山涉水,历经矛盾冲突,最终这四个人物的秘密揭开了盖子:顾必德保护一本诗经、刘知悔佩戴的项链藏有放射性元素、赵寒征和林袖春的行李里藏着一只实验培育的小猪,原来他们都在保护中华文化和教育成果,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剧中刘知悔年轻的生命逝去,赵寒征毅然投笔从戎,而护送学子们的排长戎雨途也牺牲了……“小川”梦醒了,当全体演员振臂而呼:“犹记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3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时,台下的观众屏住了呼吸,群情激越,紧接着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上台合唱“西南联合大学校歌”,观众情不自禁地跟随轻声吟唱,歌声将演出推向高潮,让每一个人沉浸在浓浓的家国情怀中。通过观看话剧,观众们再次深深缅怀直面民族苦难、保存中华文化和教育命脉、开创学术辉煌的联大师生。

精心制作献礼八十华诞

2018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华诞。值此之际,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师范大学、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华侨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云文(北京)影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制作,云南省大剧院协办,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云南师大附中校友会支持的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历经近三年的精心筹备,如期在云南昆明首演三场,其中一场演出将在云南师范大学演出,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关注和期待。

首演结束后,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代表出品单位接受采访时说,这部话剧的创作背景主要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文化长征”路上,联大师生一路上怀揣家国情怀,不畏艰险,不惜牺牲也要保护中华文化和教育的命脉,充分体现了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话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贴近年轻人的视角和观剧口味,让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乐于观看、易于理解。我们推出这部话剧,旨在向在战争的困境中成就教育伟业的西南联合大学致敬,向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献礼。

话剧总制作人、云文影业总经理黄文说,西南联大历史题材是一片“沃土”,这部话剧主要聚焦“南渡”,接下来会陆续推出“在昆明”、“北归”系列西南联大题材话剧。话剧制作人赵佳表示,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以寻找西南联大的精神脉络为线索,力求找到一个凸显西南联大精神的表现形式。

西南联大名人后代亲临观剧

首演当晚,西南联大名人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鹏、西南联大总务长郑天挺先生之子郑克扬到场观剧。回想起在昆明求学的日子,今年87岁的闻立鹏颇为激动,他说:“那个时代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每个人都保持着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后来离开昆明,还时常怀念在昆明求学时的校园氛围。

谈起西南联大,已是高龄、精神矍铄的郑克扬说,西南联大的敬业精神和友爱团结,造就了众多人才,这种教书育人的思想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就像父亲郑天挺在《滇行记》结语写道“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敬业和团结精神”。

专家顾问高度评价话剧

话剧首演结束后,专家顾问给予话剧高度评价。该剧的舞台顾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小剧场戏剧委员会主任傅维伯说:通过这部话剧,让我们更多的人领悟西南联大精神。这部话剧反映了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在南迁路途上为了传承文脉所付出的艰辛甚至是牺牲,这与我们现在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息息相关,这部话剧给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提出“如何尊重文化传承”这样一个命题。

该剧的文学顾问何真点评:我们可以聆听到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的经典名言,看到朱自清、陈寅恪、冯友兰几位先生漫步的情景,这部话剧呈现了当年文化的现状,现代人的情感随之获得共鸣,这部话剧的可贵在于将西南联大的精神实质用一种穿越、追寻、追问的方式展现出来。该剧的文学顾问李洪涛认为,这部话剧站在当代人的视角回顾波澜壮阔的历程,给观众一种振聋发聩的反思和启示,非常具有舞台冲击力。剧中几位主人公在充满荆棘和艰险的路上,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文情怀和爱国情怀,有的不惜献出生命,有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这是那个时代一代人曾经真实走过的道路,因此这部话剧很好地再现了那段历史。

以梦境构架话剧

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的创作是以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入手,通过几位主人公为了保存中华文化和教育命脉而与军人、土匪等发生矛盾冲突,最终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展现给观众具有冲击力的舞台形象。该剧由多位资深编剧联合撰写剧本,分为:梦的引子,梦的延续第一幕:辞宫阙;梦的延续第二幕,驻衡湘;梦的延续第三幕:在一座春天的城市;梦的尾声。

这部话剧讲述:刚步入大学的“小川”对未来四年的大学时光有憧憬,也有期待。一晚,他在校园中入眠,一梦便回到了“七七事变”后的北平,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而后又西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几位“掉队”的学子为了追赶“临时大学”的脚步,在几个士兵的保护下,经风霜、历艰辛、避战火,终于在昆明与“西南联合大学”汇合。“绝徼移栽桢干质”,彼时罹难的华夏大地竟仍有这么一群坚定的人,在困厄中坚持学习与研究,以自已的方式和情怀,为中华文化与教育保留了火种。至此,小川从梦中醒来,不再失措也不再迷茫,心怀赤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这是一部“诗剧”

“这是一部写给2018年的话剧,写给当代人看的话剧;所有的主创都在用诗的激情和热情创作的一部话剧;这是一部具有新意的历史题材话剧。”国内话剧界颇有建树的知名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中国话剧金狮奖导演黄凯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些激动,他之前导演过《虎门硝烟》等历史题材话剧,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这次接手《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话剧时,也是觉得颇具挑战性,一般历史题材的话剧都以传奇剧形式完整叙述历史故事,而这部话剧可以说是“诗剧”,以“诗”连接过去和现代,构建了一个现代人的梦境,现实空间和历史空间不断穿插,对此黄凯大胆创新,采用较为灵动的表现形式和舞台叙述方式来展现和讲述故事,让剧中所有的演员一直在舞台上,其中“小川”、“老山”同台不断就历史中的故事发表现代人的思考和评判。导演黄凯希望通过话剧来诠释这段历史的现实意义。

“小川”让大学生观众倍感亲近

这部话剧启用了10位演员,经过剧组的精心挑选,演员们不仅是高学历、专业艺术院校毕业,还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对西南联大历史有所了解。导演黄凯在排练时特意安排编剧和演员一起读剧本,让演员不仅读懂剧本,还用心认知历史。剧中有的演员需要饰演多个角色,其中扮演“小川”的年轻演员,个性鲜明,让在场的大学生观众倍感亲近,就像遇见自己身边的同学一样。饰演“老山”的演员徐晟是中戏博士生,联大老师为国教书、学生为国读书的精神感染了自己,他表示今后在学校教书依旧会佩戴“联大校徽”,还要对学生不断宣讲西南联大的故事。剧中有的演员,一个人饰演多个角色,也是转换自如,游刃有余。经过北京紧张艰苦的排练,以及昆明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演员进入了最佳状态,昨晚的首演,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表演。

舞美音乐契合剧情发展

这部话剧的舞台表现,巧妙地采用简洁的主体形象、台阶式的平台以及抽象写意的布景,用统一的舞台形式将剧中的不断变换的场景巧妙地呈现于剧中。而贯穿话剧的音乐也是由熟悉西南联大历史的作曲者创作,契合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此外该剧选用了三首浪漫的民谣歌曲,演员弹着吉他,一起轻声合唱,瞬间拨动观众的心弦,烘托了剧情气氛。话剧演出接近尾声,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合唱团上台合唱《西南联合大学校歌》。(马琛)

新闻链接:

追溯历史, 1937年抗战爆发,为保存中华文化与教育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逼近,于1938年4月迁抵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8年,鼎力治学研究,传承杏坛薪火,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和国家的建设者,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其办学精神至今仍为世界各大学所景仰。1946年抗战胜利,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继续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黄俊飞)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