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号”文化旅游列车首发 打造“云南之源、陆港之城”移动名片
发布时间: 2018-09-29 16:10:50 | 来源: 七彩云南 | 作者:李明 | 责任编辑: 黄俊飞
9月29日10时零6分,装扮一新的D8684次高铁动车缓缓驶出昆明站4站台,沿昆楚大标准示范线一路向西驰骋经祥云驶向大理,此举标志着“祥云号”高铁文化旅游列车正式首发。
活动现场 尹博林摄
“祥云号”高铁文化旅游列车从昆明南站始发,沿途经停昆明、楚雄、祥云终到大理。在大理站载上滇西各少数民族旅客后,沿途返回昆明再奔向广州,将滇西民族文化带到长三角地区。
揭牌首发 尹博林摄
打造祥云文化旅游移动“名片”
记者在“祥云号”高铁文化旅游列车上看到,火红的祥云logo整齐的排列在椅套上,一入车厢就能感受到祥云“火一般”的气息。“祥云号”高铁文化旅游列车上,由祥云县彩云艺术团奉上的文艺表演为旅客带来了欢声笑语,随后发放的小礼包也为乘坐此次列车的旅客带来了惊喜。
中共祥云县委副书记、县长黑尚锋表示,“祥云号”高铁列车作为对外宣传祥云的重大突破口,打造祥云文化“移动长廊”,更好地向往返于大理广州及沿线各站点间的旅客展示和推广祥云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把祥云的旅游资源更集中地展示出来,把祥云的形象魅力更广泛的传播出去,加快祥云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他真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乘坐“祥云号”列车到祥云来做客。
中共祥云县委副书记、县长黑尚锋致辞 尹博林摄
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席玲致辞 尹博林摄
“随着今年7月1日昆明至大理动车开通,大理旅游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仅7、8两个月从昆明到大理方向乘坐列车的旅客就达到15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3倍以上。大理州旅发委及多家企业抓住机会,冠名多趟列车,使旅游产品、资讯和特色商品等提前一步呈现在旅客面前。让旅客认识大理更多元、出行更便捷。”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席玲介绍,祥云县是大理州第一个冠名动车的县,在宣传祥云各方面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成为推介祥云旅游的“新资源”和“新品牌”,将充分展示“彩云之乡”的神韵,扩大祥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打造大理州东部新兴旅游度假区
祥云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因“彩云南现,县在云之南”而取名云南县,1918年因省县同名而改称祥云县,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祥云悠久的历史,塑造了青铜文化、佛教文化、马帮文化、二战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的祥云。该县旅游资源众多,在类型结构上包括8大类、23个亚类、78个基本类型、376处旅游资源单体。目前,全县开发建成的旅游景区(点)7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2处,旅游星级饭店7家,有餐饮住宿个体工商户2485户、餐饮住宿企业66户,旅行社门店8家,特色旅游商品44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现代庄园、农家乐、民宿共72家。
依托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祥云县着力构建“一带(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带)、五核(云南驿古镇、水目山文化旅游景区、洱海卫城、青海湖休闲区、清华洞度假胜地)、三区(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区、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红色观光生态旅游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祥云正以省级特色小镇——云南驿特色小镇、自驾车营地龙头——禾甸莲海营地小镇、健康生活目的地——祥云县青海湖康养小镇三大特色小镇为重点,布局谋划“大理州东部新兴旅游度假区”;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加快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业与文化、科教、体育、宗教、养生、教育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祥云将围绕“云南之源、陆港之城”的形象定位及“打造大理州东部新兴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旅游业在祥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度,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好旅游、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将旅游业打造为祥云县的支柱型产业。(文/李明 图/除署名外均由中共祥云县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