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5年的成长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云南省科技政策、科技项目的引领和支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科技入滇,我们不会走到今天,让我们在大众追求健康食材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9月28日,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潘镜告诉记者。
新海丰集团养殖基地
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新海丰集团”)创建于2003年1月,现已发展成为有6家子公司的水产科技集团。2017年集团总产值、销售额和出口创汇额达11.46亿元,跃居全国同行第三位,在云南省民营企业产值排名第38位,其产品远销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渔业规模最大的外向型企业。
实现云南渔业新崛起是新海丰初心之愿
潘镜介绍,新海丰集团15年来专注“一条鱼事业”,依托云南省适宜养殖的万亩大水面库区以及全省北回归线以南近1650座Ⅰ和Ⅱ型水库及坝塘、池塘的养殖资源优势,按照国内外市场订单,与养殖户签订养殖合同,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渔户)的分散养殖、计划收购、技术指导,合作共赢模式,至2017年集团与各级政府和渔户签订的渔业养殖水面规模已达175万亩,养殖规模年增幅达到35%以上,占全省养殖水面总面积220万亩的80%。
鱼片加工生产线
此外,新海丰集团瞄准国际市场,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品已远销美国、欧盟、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非洲等34个国家或地区。年出口率达80%左右,占全国罗非鱼出口的17.5%,成为云南省唯一最具规模的淡水渔业精深加工出口的专业集团企业,催动云南渔业崛起,领跑高原特色农产品向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
“为扎牢产品质量,新海丰集团严格按照中国《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要求,产品生产坚持按照美国、欧盟、中国食品安全认证标准进行加工生产。”潘镜说,目前,我们按照美国FDA法规和欧盟标准统一设计建造加工区;旗下水产品企业均通过了输美水产品BAP认证和欧盟BRC国际体系认证。
科技之力助力新海丰成为云南渔业主力军
“企业建立之初,高原渔业养殖技术不完善、不先进,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为此,省科技厅将这一难题列入沪滇合作内容,帮助联系上海水产研究所对接洽谈。”潘镜说,2009年,省科技厅将《高原渔业养殖关键技术攻关》列入省院省校合作的重大项目,安排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企业与上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攻关,从而突破了云南高原养殖技术制约的瓶颈问题,迅速形成了高原渔业大面积养殖规模,为云南标准化养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潘镜介绍,为了解决云南省渔业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落后的问题,新海丰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食品研究所开展渔业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合作。2012年省科技厅又将《渔业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再次列入省院省校合作计划项目,合作期间,在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食品研究所的帮助,集团分别在三个加工区完成了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生产线的建设。
在新海丰集团掌握了养殖关键技术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后,开始向现代产业升级转变。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海丰集团在短短5年期间,完成了一条鱼产业链建设和企业产品转型升级的过程,现已经形成了集种苗、饲料、养殖、检验检测、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实现了一条鱼进厂,12个系列产品出厂。2017年,新海丰集团又与上海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了渔业高新技术产品鱼胶原蛋白活性肽系列产品,并荣获省农产品的优质新产品,开始从传统渔业向高新渔业转变。
新海丰集团养殖基地
潘镜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更是企业发展中的新责任。下一步,新海丰集团要在推动云南渔业生态养殖新转变、形成渔业发展绿色新经济中有所作为,实现绿色环保渔业。(马琛)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