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云南昭通:特色产业铺就致富新坦途

时间:2018-09-18来源 : 七彩云南作者 : 陈一诺

磅礴乌蒙,神奇昭通。这是一方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地,昭通市地处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的中间位置,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昭通市将成为云南融入成渝经济圈、连接长三角的重要通道,以及连接中国内地和南亚东南亚的“双向大走廊”。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而昭通市的战略选择是: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闯出一条新的脱贫开发路子。

农产品架起致富桥农家小院变成旅游大院

“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脱贫看镇雄。”地处乌蒙山腹地的镇雄县,以超常规措施,通过强化产业培育、整合各方力量、创新脱贫模式等方式,全力以赴“拔穷根”、“摘穷帽”。

走进镇雄县雨河镇乐利村,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景象。青山环绕间,3条溪水穿村而过汇入村中圆形湖中。漫步干净整洁的村庄内,一排排红瓦、白墙、翘檐民居错落有致,学校、文化广场、为民服务站、电商服务等公共设施和服务网点一应俱全……


镇雄县乐利村村貌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土墙瓦屋为主,泥泞烂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污水满地流,群众收入少、抱怨多的贫困村。

“以前和现在比简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现在住的用的不用说都没问题,就连小孩上学也有营养补贴。我也算是村里发展的见证者,现在交通方便了,自来水也送到家,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71岁的黄正天老人颇有精气神地告诉记者。

“作为2016年脱贫出列村,乐利村必须寻找短能脱贫、长能致富路子。”雨河镇党委副书记邓云介绍道,乐利村激活短平快产业。在种养殖业上做文章,科技种植近6000亩,实施大户带动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贫困户户均增收可达2300元。同时,布局中长期产业。发展板栗、核桃、桑葚等产业,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电商产业,把农产品变成致富资源,打开“人在家中坐,钱从线上来”的致富路。

镇雄县果珠乡上高坡村村民在广场上跳舞

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没能阻挡广场上果珠乡高坡村大营村的村民们跳舞的热情,他们欢庆着丰收,欢庆着越来越滋润的生活。

环顾大营村,房屋统一呈现彝族风格,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环境宜人。“从来没有想过会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家乡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直接修到家门口,晚上出门也不用摸黑抓瞎。前不久,我们还举行了第一届彝族火把节哩!”付修远老人今年73岁,是一名退休教师,话语间老人无时无刻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果珠乡党委书记杨才章向记者介绍说:“大营村除了精细发展果蔬产业,择优发展烤烟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产业以外,还将努力打造以鱼洞沿河风光旅游点和高坡彝族文化旅游点为重点的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将现有的彝家风情小院变成旅游大院。”

以游促农以购助农以旅富农

洛旺乡位于彝良县北大门,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民族风情浓郁。洛旺山间谷旁的流淌的小溪,更是让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幽静的色彩,是一个慢下脚步、放松心情、寻梦乡愁的惬意之地。

“‘安居方能乐业’,安全住房始终是贫困群众的最大保障,更是洛旺乡脱贫攻坚战的头等大事。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扶贫安居保兜底,易地搬迁,着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洛旺苗族乡党委书记裴先中介绍。

洛旺乡月亮湾

来到洛旺乡月亮湾,一幢幢青瓦白底的小洋楼沿着山脚整齐排列,一座“同心桥”架在村口与村内之间,小河顺着村庄流淌,垂柳依依,野花盛开,让人流连忘返。

洛旺乡乡长熊慧告诉记者:“中厂村月亮湾是2016年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共搬迁64户302人。我们的规划定位是: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让人心醉的村庄。下一步要将溪口至中厂规划区内全部打造成整洁、美丽、宜居乡村,成为以苗族元素、月亮文化为主题的乡村生态特色旅游的风情园。”

“就在三月,我们月亮湾还举行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哩!别提多热闹了。家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两个孩子也都外出务工。等到下一次文化节,我还准备摆小摊儿,卖小吃特产等,补贴家用。”村民杨文英兴奋地与记者分享。

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逐步走上“旅游脱贫”之路,洛旺乡通过游乡村美景,诵乡村诗情,品乡村菜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洛旺乡村旅游资源,全面展示推介农特产品,以游促农、以购助农、以旅富农,助推洛旺“旅游脱贫”。

领头雁做好“牛”产业带领村民共致富

“有两种味道,我一直忘不掉,穷的味道和高桥村的黄牛肉味。”48岁的大关县上高桥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丁琪一边回忆一边说着。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昭通市大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当地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乡。平均海拔1880多米,受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约束,让很多居民选择外出打工。

丁琪接受采访

“第一次走出村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顿感家乡的落后。从外出务工到自己创业后,我就立志最后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那个时候家乡基础条件很差,也没有任何产业。我就在想,如果能够在家乡干出一个什么产业来,自己成功了以后就带领乡亲父老、各族群众一起发家致富。”谈及当初创业的经历,丁琪娓娓道来。

在对当地地理环境优势和市场行情进行研判后,丁琪决定放开手脚带着村民们一起养牛。

琦鑫合作社牛产品加工

2011年,揣着启动资金,丁琪成立了“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帮助困难群众搭建圈舍、养殖黄牛、免费发放饲草饲料。为提高农户养殖黄牛的积极性,丁琪还通过合作社统一发放基础母牛,农户养殖两年后,再由合作社回收本金;母牛产仔后,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贫困户购买出栏黄牛。琦鑫合作社先后在新民村、团结村、大寨村推广了这种互助模式,帮助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琦鑫公司在丁琪的带领下,从艰难创业到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历程,到已经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致富经验,如今,合作社也成了“团结致富社”。(陈一诺)

(责任编辑:黄俊飞)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