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稳在30万吨,年均产值10亿元左右,年交易总产值20余亿元……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滇、桂、黔三省交界最大生姜集散地的绝对实力,也是"姜之乡"——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任重道远的方向指标。
目前,中国养老养生大健康产业蓬勃兴起,生姜也因其保健养生功能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姜辣素、姜油树脂含量居首位的罗平小黄姜更是备受瞩目……
在罗平县板桥镇,随处可见拾姜人上下忙作,洗姜机嗡嗡作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共有烤姜户1500户,年产干姜5万吨;共有洗姜户300多户,洗姜机600多台,年洗姜70余万吨,产值突破30亿元。
然而,随着当地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姜生产加工时的污染也越发严重。特别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且含有大量泥沙、姜皮、姜酚等,如果不经过处理,排出的污水便会产生大量细菌与有机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环境突出问题,板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了洗姜污水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督察意见以来,板桥镇更是将洗姜污水整治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抓落实。
一开始,洗姜户们对此总抱以一种怀疑态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但在镇党委、政府的宣传引导下,洗姜户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树立起来,并加入到了治理洗姜污水的队伍中。
据了解,去年该镇乐岩居委会的洗姜户和群众便自筹10余万元,对村内受污染的沟渠进行清理。“这两年我们居委会都会动员村民和洗姜户出资清理村内的沟渠,仅去年就清理了1万余立方的淤泥。”乐岩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陈汝玉说,“下步我们居委会还将加大洗姜污水的治理力度,确保姜产业发展实现绿色环保。”
2016年以来,板桥镇就严格控制洗姜户数量。2017年,凡需要洗姜加工的个人和企业,必须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手续,合乎集镇和乡村规划环保的前提下,并建有二级以上沉淀池,镇上才给予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板桥镇党委委员李游表示,板桥镇将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洗姜大户,按照环境保护及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大型洗姜厂,逐步淘汰环保设施不达标的小型洗姜厂,通过对洗姜行业的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动小黄姜产业绿色环保型发展。
在此环境下,四川绿润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通过驻扎罗平县板桥镇长达半年的实地考察,发现当地洗姜户分散,污水处理量大,污水处理难度较高,且须严格控制价格等特点,经过前后无数次的实验论证,最终设计出一套适合广大洗姜户的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第一个样板工程正在有序安装调试中,地点位于板桥镇乐岩村,周边集聚了罗平县大部分的洗姜户,并在乐岩村成立罗平生姜污水处理项目部,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一致肯定!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