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六安籍作家刘大先喜获“鲁迅文学奖”

时间:2018-08-14来源 : 中安在线作者 : 佚名

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产生提名作品和获奖作品的投票,由国家法定公证处公证。

日前,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2014-2017)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安徽有3人获奖,分别为出生于安徽桐城、现居合肥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出生于安徽六安,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的刘大先,和出生于安徽安庆,现居北京的路燕萍。

六安籍作家刘大先以作品《必须保卫历史》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刘大先简介

刘大先,1978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文学博士。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老舍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及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著有《文学的共和》《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时光的木乃伊:影像笔记》《无情世界的感情》《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与他人合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年度评论奖,《人民文学》《南方文坛》”2013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记者: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当时您知道获奖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刘大先:有点意外,但还是比较平静的,心中充满感激之情。我知道这个评奖强手如云,尤其是到了提名阶段,水平都不差,谁获奖都正常,所以感觉自己特别幸运。

记者:《必须保卫历史》一文是哪一年写作的?当时是有着怎样的机缘,触发您写这样的一篇评论?

刘大先:《文艺报》的行超约我写的,时间是2017年的3月中旬。她当时希望我就关于文学、影视中的“历史重述”现象做一个讨论,最好有具体个案的批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还是写得稍微理论化一些会比较好。

记者:在当下网络充斥着穿越小说、荧屏充斥着抗日神剧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从文化的角度看,您觉得应该如何引导年轻人去保卫历史?

刘大先:哈,如今的年轻人没有谁会轻易被“号召”,我也无此欲望。实际上想谈的是对于历史遗产的态度,以前我也曾写过《小说的历史观念问题》、《现实感即历史感》等文以及《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专著讨论过相关话题。其实,这个文章内部比较复杂曲折,我最后强调的是“保卫历史”其实就是“保卫文学”,也即用一种带有总体性视野与伦理关怀,又包含情感温度与想象力的方式去处理我们的过去与传统,而这一切又都指向当下,着眼于未来。现在的文学艺术尤其是您所说到的大众文化中存在着许多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的东西,它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与重塑人们的认知方式与情感结构,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对此有所反思和批评吧。

(责任编辑:沈晔)

为你推荐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924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